【摘 要】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在符合國家法律及稅收法規的前提下,按照稅收政策法規的導向,事前選擇稅收利益最大化的納稅方案處理自己的生產、經營和投資、理財活動的一種企業籌劃行為。稅收籌劃是一項系統工程,其在給企業帶來節省稅收收益的同時也蘊涵著風險。企業應正視風險的存在,并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以達到稅收籌劃的目標。
【關鍵詞】稅收籌劃;風險;防范
一、稅收籌劃的定義
稅收籌劃是指參與稅收事務及其相關事務的征納主體雙方,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而就稅制設計、經營活動安排等所進行的通盤考慮、籌謀策劃活動的總稱。事實上,為促進本國經濟發展,中央政府在稅收政策法規或條例制定時必須進行了充分的宏觀稅收制度籌劃;地方政府在執行中央政府的稅收政策法規或條例時,也必須充分考慮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在進行周密籌劃的基礎上,制定出能促進本地區經濟健康協調發展的稅收執行政策;而企業或納稅人的稅收籌劃,必須是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的節稅謀劃。因此,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應將稅收籌劃分為宏觀稅收籌劃(中央政府的稅收籌劃)、地方政府的稅收籌劃和微觀稅收籌劃(企業或納稅人的稅收籌劃)。
二、稅收籌劃的風險
稅收籌劃的風險,通俗地講就是稅收籌劃活動因各種原因失敗而付出的代價。(1)稅收籌劃基礎不穩導致的風險。企業開展稅收籌劃,需要良好的基礎條件。稅收籌劃基礎是指企業的管理決策層和相關人員對稅收籌劃的認識程度,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水平,企業涉稅誠信等方面的基礎條件。如果企業管理決策層對稅收籌劃不了解、不重視、甚至認為稅收籌劃就是搞關系、找路子、鉆空子、少納稅;或是企業會計核算不健全,賬證不完整,會計信息失真,甚至企業存在偷逃稅款的前科或違反稅法的記錄等等,造成稅收籌劃基礎極不穩固,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稅收籌劃,其風險性極強。這也是企業進行稅收籌劃最主要的風險。(2)稅收政策變化導致的風險。稅收政策變化是指國家稅收法規時效的不確定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國家產業政策和經濟結構的調整,稅收政策總是要做出相應的變更,以適應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稅收政策具有不定期或相對的時效性。稅收籌劃是事前籌劃,每一項稅收籌劃從最初的項目選擇到最終獲得成功都需要一個過程,而在此期間,如果稅收政策發生變化,就有可能使得依據原稅收政策設計的稅收籌劃方案,由合法方案變成不合法方案,或者把合理的方案變成不合理方案,從而導致稅收籌劃的風險。
三、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與控制
(1)正確認識稅收籌劃,規范會計核算基礎工作。企業經營決策層必須樹立依法納稅的理念,這是成功開展稅收籌劃的前提。稅收籌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經營業績,但它只是全面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一個環節,不能將企業利潤的上升過多地寄希望于稅收籌劃,因為經營業績的提高要受市場變化、商品價格、商品質量和經營管理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依法設立完整規范的財務會計賬冊、憑證、報表和正確進行會計處理是企業進行稅收籌劃的基礎。稅收籌劃是否合法,首先必須通過納稅檢查,而檢查的依據就是企業的會計憑證和記錄。因此,企業應依法取得和保全企業的會計憑證和記錄、規范會計基礎工作,為提高稅收籌劃的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據。(2)貫徹成本效益原則,實現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中小企業在選擇稅收籌劃方案時,必須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才能保證稅收籌劃目標的實現。任何一項籌劃方案的實施,納稅人在獲取部分稅收利益的同時,必然會為實施該方案付出稅收籌劃成本,只有在充分考慮籌劃方案中的隱含成本的條件下,稅收籌劃成本小于所得的收益時,該項稅收籌劃方案才是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企業進行稅收籌劃,不能僅盯住個別稅種的稅負高低,要著眼于整體稅負的輕重。一項成功的稅收籌劃方案必然是多種稅收方案優化選擇的結果,優化選擇的標準不是稅收負擔最小而是在稅收負擔相對較小的情況下,企業整體利益最大。另外,在選擇稅收籌劃方案時,不能把眼光僅盯在某一時期納稅最少的方案上,而應考慮服從企業的長期發展戰略,選擇能實現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的稅收籌劃方案。
總之,企業在進行稅務籌劃時,籌劃人員應該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較高的專業水平;要樹立“偷逃漏稅可恥,依法納稅光榮,合理避稅高明”的理念,全面了解稅收的法律法規并嚴格遵守;密切結合企業的基本情況,明確稅務籌劃的目的及涉稅事項,涉稅環節,充分考慮稅制、市場、利率等變化帶來的風險;嚴格遵循成本效益及穩健性原則,切實做好稅務籌劃的基礎工作;在獲取真實、可靠、完整的籌劃材料的基礎上,選準籌劃切入點,制定正確的籌劃步驟,才能做出最符合企業要求的有效的籌劃方案。
參 考 文 獻
[1]陳愛玲.淺談我國企業稅收籌劃問題[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04(6)
[2]陳瓊.稅收籌劃風險的理性思考[J].財會研究.2005(7)
[3]董在平.稅收籌劃風險的防范問題[J].稅務研究.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