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資租賃是市場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產物,最早出現于美國,是二戰(zhàn)后形成的一種新型融資方式,21世紀以來,隨著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和私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融資租賃進入我國的金融領域,因其在更新企業(yè)設備、擴大生產、加速折舊等方面有著巨大優(yōu)勢,所以在民營企業(yè)融資領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融資租賃業(yè)務概況和市場發(fā)展狀況的簡要分析,探討出租人在融資租賃業(yè)務中的法律風險防范。
【關鍵詞】融資租賃;法律風險;風險救濟
截至目前,我國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設立的金融租賃公司只有20家,金融租賃公司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以提供融資租賃業(yè)務為主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改革開放以來,融資租賃在我國的私營經濟體中大行其道,已經獲得了市場的認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融資租賃必將在中國的高端金融領域占據一席。
一、融資租賃業(yè)務概況
融資租賃業(yè)務,是指出租人根據承租人對出賣人、租賃物的選擇,向出賣人購買租賃物件,提供給承租人使用,向承租人收取租金的交易,它以出租人保留租賃物的所有權和收取租金為條件,使承租人在租賃合同期內對租賃物取得占有、使用和受益的權利。融資租賃特征明顯,其一,融資租賃具有雙重職能,即融資和融物;其二,它具有多個合同,具有三方以上的當事人;其三,在租賃的過程中,承租方有權對租賃標的及供貨來源進行選擇;其四,在租賃合同生效期間,出租方享有租賃物的所有權,租賃物的使用權由承租方享有。
二、出租人的法律風險防范
(1)出租人承擔的風險來源。租賃物的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決定了融資租賃出租人對租賃物的監(jiān)管權利受阻,作為租賃物的所有權人,出租人的風險主要來源于租賃方違約與所有權瑕疵。租賃方違約是出租人風險的主要來源,出租人從事融資租賃業(yè)務的根本目的是實現收益,但收益的前提是承租方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給付租金的義務。因此,一旦承租方在經營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還款能力下降,將會直接影響出租房的租金成本回收和收益獲取。在實務操作中,承租方在履約過程中破產的例子比比皆是,由于融資租賃投資成本高,一旦承租方喪失還款能力,出租人面臨的損失是十分巨大的。所有權瑕疵風險是指租賃物所有權受到侵害時出租人承擔的風險。在融資租賃合同履行過程中,承租人對租賃物實際掌控并且使用,在承租人刻意隱瞞的情況下,第三人基于信賴利益,完全可以認定承租人對該租賃物擁有所有權。在此基礎上,承租人完全可以在未經出租人同意的情況下將租賃物進行對外轉讓、抵押。雖然在此種情況下承租人對租賃物的處置屬于無權處置,屬于無效行為,但是如果第三人是在善意的情況下取得了租賃物,那么就構成了對租賃物的善意取得,此時,出租人對租賃物的所有權喪失。(2)出租人的風險控制及救濟。第一,建立融資租賃登記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十四條規(guī)定:“船舶、航空器和機動車等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第一百零六條規(guī)定“無處分權人將不動產或者動產轉讓給受讓人的,所有權人有權追回;除法律另有規(guī)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讓人取得該不動產或者動產的所有權:(一)受讓人受讓該不動產或者動產時是善意的。”根據上述法律規(guī)定,為避免因善意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出租人的所有權喪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仿照不動產及機動車登記制度,將融資租賃業(yè)務中的租賃物進行登記公示,以此對抗善意第三人制度,保障出租人的合法權益。第二,通過建立保險制度將所有權風險轉移。《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47條規(guī)定:“承租人應當妥善保管、使用租賃物。”在承租人占有租賃物期間,租賃物造成第三人的人身或者財產損害的,出租人不應當承擔責任。這在我國各項立法規(guī)范中都有體現。但是在很多情況下,由于承租人的經營能力下降,其對風險的承擔能力也下降,尤其是承租人破產,此時該類風險便完全由出租人承擔。我國現有的相關法律制度并沒有規(guī)定出租人該如何規(guī)避該類風險。筆者認為,通過給租賃物投保,將該類風險有效的轉嫁給保險公司是一個切實有效的方法,該方法能同時保障出租人和承租人的利益,有效的降低了融資租賃業(yè)務中的風險,有利于融資租賃業(yè)務的長遠發(fā)展。
作為市場經濟發(fā)展的產物,融資租賃這一融資形式已經得到了金融市場的認可,隨著資本運作與實業(yè)生產的緊密結合,融資租賃在未來有著極為廣闊的運作空間。雖然融資租賃在信托領域屬于相對的低風險高收益,但是因為承租人還款能力下降導致的訴訟也比比皆是。因此,只有在全面了解融資租賃業(yè)務風險的同時,通過有效的方式提前予以規(guī)避,將租賃雙方的經營風險降到最低,才能切實有效的推動融資租賃業(yè)務的長足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劉克,張坤.民間融資破解中小企業(yè)融資難題[J].北方經濟.2008(23)
[2]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Z].2007-03-16
[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Z].200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