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的進步,企業的發展,我國中小民營企業在提供勞動者就業以及推動經濟增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國中小民營企業這些年的不斷的發展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出現了相當多的問題,制約了中小民營企業的長足發展。
一、思想觀念落后,理念比較保守
現階段,很多中小企業都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就是社會對中小企業存在認識的偏見。作為政府的管理部門的部分工作人員對待中小企業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防私”、“怕私”和“疑私”的觀念。而且有的銀行也不愿意和中小企業有經濟上的往來。人們追求安逸的現狀使得很多人不愿意去中小企業工作。其次,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經營者有小富即安的想法,眼界狹小。
二、管理體制缺位,功能不健全
我國設立了中小企業管理局和工商業聯合會,這兩個部門不掌握重要的審查權利,也不掌握資金、技術等,使得應該承擔服務中小企業的職責得不到落實。為中小企業提供人才、培訓、技術、擔保、融資、信息等方面都不是很成體系,在實際的操作環節不能夠起到輔助企業發展的作用。所以,中小企業面臨著很嚴峻的形勢,這些因素嚴重制約了中小企業的發展。
三、企業的融資困難,融資的渠道狹窄
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渠道大概是經營者的積蓄、家族公共財產、向朋友借款、銀行貸款、集體籌資等。這些渠道提供的資金都是有限度的,經營者用自己的積蓄來創業,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經營不好可能會使自己多年的心血付之東流。跟銀行貸款可能算是最難的了,民營企業的規模較小,信用能力不足,銀行一般都不愿意借款,更別說去股市融資了。據不完全統計大額貸款的費用是貸款總額的0.3%~0.5%,而向中小民營企業貸款卻較少,而且費用較高,達到2.6%~2.7%。個體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的短期貸款只占銀行全部貸款的15%以下,符合中小民營企業特點的投資機制和機構以及相應的擔保機制和機構不健全,此外中小民營企業幾乎沒有直接融資的渠道,很難通過發行債券、上市發行股票等方式獲得資金。資金的嚴重匱乏,已嚴重影響到了中小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
四、企業文化、科學技術水低
由于歷史原因,民營企業的創業者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很多還沒有初中畢業,他們憑著自身的膽識和性格方面的優勢,利用國家政策的不完善,慢慢起家,積累資金,有些甚至一夜暴富。中國民營企業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所以勞動密集型企業占了很大比重,但是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經濟整體水平將上一個新的臺階,民營企業應做好充分準備,主動提高自身科技創新能力。民營企業在面對擁有先進技術的跨國企業的競爭壓力下,如果沒有科技創新,將很容易被對手打敗,也會受到各國進出口政策的巨大限制。
五、缺乏人才
中小民營企業的科技技術落后,嚴重的影響了企業的發展,再加上管理者對企業缺乏一定的危機意識,管理的理念不新,很難招收到必須的人才,導致出現人才緊缺的現狀。人才的缺乏必然導致企業的效益不高,競爭力降底,發展的后勁不足。企業的人才素質決定了企業的發展前景,企業的人才結構影響著企業的整個運營。所以人才的缺乏嚴重的阻止了中小民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曾經有一位專家說過:技術、資本、產品、服務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力的競爭。所以說中小民營企業在用人發面要靈活運用,在才是企業的重要優勢。只有把人才當成是企業最寶貴的材料、最寶貴的財富、事業的合作伙伴,像對待家人一樣對待企業里的人才,處處為他們考慮,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他們才會盡職盡責,忠誠到底。
六、產權保護不力,權益時遭侵犯
我國中小民營企業的布局比較分散,而且總體規模都比較小,是典型的創業型企業,規模較小,認識不夠,技術落后。許多的中小民營企業看到別人賺錢了就跟著效仿,別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根本不去市場考察,不知道市場的行情,沒有一個主心骨,不能根據市場的需要來生產產品,并且粗加工產品較多、深加工產品較少、一般的產品較多、品牌的產品較少,缺乏對品牌的認識,導致低附加產品較多,高附加產品較少的“三多、三少”現象。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的產品開發能力都普遍較弱,更新換代能力差,技術含量達不到應有的要求。據調查,一些中小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企業權益遭受到侵犯的案例日益增多,一些企業家的名譽權甚至人身安全受到侵害時,人們反應冷漠。來自各個部門的“四亂”現象依然普遍存在,中小民營企業實際稅費較重,許多地方對非公有制企業的收費項目還是不較多,并且還有不少企業反映各種各樣的名目收費實際上早已經大于了正式的稅收。
參 考 文 獻
[1]彭浩波,張淳.基層民營中小企業融資難調查與思考[J].中國商貿.2011(3)
[2]劉倩薇,楊惟舒.淺析我國民營企業融資難的成因及相應對策[J].中國商貿.2011(5)
[3]張倬爾.對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探討[J].現代營銷(學苑版).2010(2)
基金項目:2012年保定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項目《保定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2012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