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合所在施工企業的工會工作中對協作隊伍的管理做法,參照學習其他大型施工企業的成功經驗,分析與協作隊伍和諧共贏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五同”、“抓安全”、“文化引領”等相應的對策,以期真正實現企業與協作隊伍的和諧共贏。
【關鍵詞】協作隊伍;和諧共贏;五同原則;施工安全;文化引領
近些年來,施工企業發展日新月異,幾乎所有的工程都需要協作隊伍的參與和協助。本文從所在的項目部與所屬協作隊伍的關系著手研究,旨在分析研究協作隊伍目前的現狀,對雙方在通往和諧共贏的道路上存在哪些難點因素,以及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等幾方面做出探討。
一、與協作隊伍和諧共贏的必要性
為突出分包隊伍的協作性和不可或缺性,我們把有過于偏重勞動關系的“分包隊伍”改成更為親切的名稱——“協作隊伍”。
勞動關系狀況是公司和協作隊伍之間是否和諧的晴雨表,和諧的勞動關系,有助于公司和協作隊伍雙方的穩定,能夠促進社會的長遠發展。
互利共贏要求勞動關系雙方圍繞某一共同目標各盡所能,精誠合作,整合雙方利益,形成利益共同體;和諧穩定要求勞動關系雙方關系順暢,和睦共處,即使出現爭議,能夠在內部通過協商談判方式加以解決,使企業長期保持又好又快發展態勢。
就施工企業的基層項目部而言,項目部本身員工只占少數,而項目部的協作隊伍少則2~3家多則幾十家,甚至項目部70%的產值都離不開協作隊伍的長期努力,離不開公司與協作隊伍較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如此看來,為了企業的長足發展,堅持標準化和人文化管理相結合,打造品牌協作隊伍,實現公司與各協作隊伍的和諧共贏,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
二、與協作隊伍和諧共贏的工作難點
在項目部的管理實施過程中,想要做到與協作隊伍的和諧共贏并非易事,結合所在項目部的情況,發現我們在追求與協作隊伍和諧共贏的道路上,存在一些工作難點,如下:(1)各協作隊伍之間發展不均衡。一般協作隊伍來自不同的地方,內部管理水平不同,農民工素質和技能水平不同,自我要求高低不同。從實踐結果看,項目部對各家協作隊伍骨干統一進行了安全、質量或文化培訓,講授教育的內容相同,但他們的接受程度卻不同。某些與項目部合作多年的協作隊伍各項軟硬件設施齊全,員工文化素質較高,并有獨具特色的文化體系,發展得較好、較快。有的協作隊伍則相對欠缺,大多數協作隊伍還有較大的提升和發展空間。(2)協作隊伍普遍存在“短視行為”。“短視行為”存在于社會上許多行業、許多群體,是指只顧眼前不顧將來的行為,協作隊伍就存在這一問題,他們考慮的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贏取最多的利潤,而我們考慮的是如何維護企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二者存在必然的沖突。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安全,近幾年項目部承建工程多為外海施工,環境惡劣,安全系數低,所以我們非常重視生產安全問題。一方面,項目部對協作隊伍在施工中不遵守安全規則的行為,進行說教勸導,甚至使用獎懲措施,目的在于全力保障農民工的人身安全,而協作隊伍表面上服從,內心里應付,難以從心底接受,容易造成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協作隊伍施工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為了節約成本,所聘用的大多是農民工,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技術不熟練,安全意識淡薄,加上協作隊伍安全投入少,措施不到位,存在著投機僥幸心理。這種“短視行為”直接阻撓了雙方和諧共贏的步伐。(3)協作隊伍人員存在很大流動性,這也給雙方和諧共贏工作造成了一定難度。協作隊伍長期承擔的主要是施工一線的體力工作,勞動時間長,強度大。一方面,如今協作隊伍中有大量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抗壓能力弱,常常因為無法承受重壓而變動工作;另一方面,協作隊伍人員常常是因為某項工程而臨時組建的群體,無約束也無保障,具有臨時性、動態性、地域性和趨利性等特點。很多協作隊伍的負責人甚至都不熟悉下面作業工人的名單,對作業人員不熟悉,管理就無從談起。這些人對整個項目管理而言,就存在著很大的隱患。(4)雙方利潤分配平衡難度大。當今社會,施工行業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協作隊伍也有越來越多的選擇空間,企業利潤空間逐漸變小,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平衡與協作隊伍的利潤分配關系,成為擺在雙方面前的最大的問題。(5)對協作隊伍的管理規定不健全。協作隊伍水平有高有低,加強對他們的管理與服務是我們的應盡之責、當務之急,在管理過程中,我們發現,沒有對協作隊伍的系統的管理規定,以致出現矛盾糾紛時,有時候會“無法可依”、“無章可循”,不能很好地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三、雙方實現和諧共贏的可行性方案
針對上文提出的和諧共贏工作難點,結合所在項目部的經驗,將可行性方案總結如下:(1)對協作隊伍管理貫徹實施“五同”原則。一是“人格上同對待”,邀請其參加項目部、施工企業的會議、慶祝活動等;為農民工放電影、開放職工書屋等,關心尊重協作隊伍,讓他們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二是“工作上同要求”,要求他們參加每周一次項目部調度會、每月一次現場工作會,一起分析施工形勢,共同排定施工計劃,共同解決施工難題,保證安全、質量、施工進度、文化建設等同部署、同考核、同推進。三是“素質上同提高”,項目部利用新市民夜校組織各類培訓,對協作隊伍進行文化和技能培訓,開展知識競賽、知識答卷等,內容包括安全、質量、項目文化、禮儀規范等,全面提升技能水平和素養素質。四是“生活上同關心”,夏送清涼、冬送溫暖;開展“攜手同行”系列活動,組織籃球賽、拔河比賽等文體活動;幫助他們建設整齊劃一的板房;提供干凈衛生的飲食等,關心協作隊伍精神和物質生活。五是“利益上同收獲”,通過選取合理分包價位,給予協作隊伍合理利潤,實現責任共擔、合作共贏。(2)轉變協作隊伍“短視”觀念,重視施工生產安全。對于協作隊伍的“短視行為”,我們要抓住根源,逐步擊破其內心痼疾。在安全方面,我們始終強調“安全才是最大的成本節約”,從成本切入正題,為每家協作隊伍建立一個檔案袋,切實維護全體施工人員的安全。項目部安全部門每日到在建工程檢查巡視,發現違章后現場整改并拍照保存,將違章照片打印后存放于相應協作隊伍的檔案袋中,并注意及時更新,真正達到了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效果。同時,項目部多召開安全例會,通過放映幻燈片的形式,對協作隊伍農民工代表進行安全培訓,倡導“學到的就是自己的”,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對農民工進行詳細講解,逐步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水平。(3)積極吸收協作隊伍骨干參加工會活動。針對農民工流動性大的問題,項目部參照公司的工會管理條例,吸收協作隊伍骨干分子參與工會組織活動,并且要制度化,系統化,日常化。以留住工人為宗旨,通過實際行動,及時解決他們提出的伙食差等問題,讓他們充分維護自己的權益,協調勞資關系矛盾,增強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感覺每一個決定,每一次活動都與他們息息相關。(4)引導協作隊伍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面對利潤分配這一問題,一方面,要從經營的角度加強分包合同管理,選擇信譽度高、長期合作的協作隊伍,有始有終按合同辦事;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協作隊伍的心理疏導,引導他們從長遠角度看問題,國有施工企業可以為其提供較好的發展平臺,包括思想意識、專業技術、管理制度、文化素質等,提高他們承擔風險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謀生的能力。(5)建立協作隊伍管理機制,加強文化引領作用。項目部應把精細化管理的理念傳遞到協作隊伍,強化現場管理制度的剛性約束,規范現場協作隊伍的行為,使現場施工各個環節處于受控狀態,維護各項管理制度的嚴肅性。同時,把項目文化建設延伸到協作隊伍,大力宣傳和弘揚“和諧共贏”理念,加強企業文化的引領,潛移默化地影響其觀念和行為,為各項管理措施的順利實施提供必要的思想基礎。
綜上所述,實現與協作隊伍和諧共贏是一項長期性、系統化的任務,施工企業應繼續進行各種探索,加強協作隊伍建設,規范協作隊伍管理,督促幫助協作隊伍建立與企業平等互助的勞動關系,共享企業發展成果的機制,努力實現企業與協作隊伍、協作隊伍與農民工之間各基本要素的利益和諧,充分發揮其對施工生產的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