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股份制在公司組織形態中的廣泛應用,所有權和經營權進一步分離。公司進入資本市場進行籌資引起了股權被分散的結果。大多數中小股東沒有參與公司管理,基于信息的不對稱性以及維護自身利益的需要,必須有第三方對公司的管理進行監督。同時管理者也有對自身能力證明的需求。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獨立的外部組織成為了兩者的最佳選擇。
【關鍵詞】會計師事務所;外部審計;會計信息
一、外部審計的產生
外部審計是區別于公司內部審計的,由基于獨立性的注冊會計師運用專業的審計知識對被審計對象的經濟活動、資料等的真實性、合規性、效益性進行核查的一種程序性活動。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所引起的委托代理問題是外部審計產生的直接原因。最早的注冊會計師起源于意大利,然后在英國得到了正式發展。18世紀后期的英國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專業化分工促使所有權與經營權開始分離,而股份制的興起則加快了這一進程。這造成了股東對公司經營情況的不甚了解,客觀上產生了通過有專業知識的第三方來掌握公司經營狀況的需求。直到1721年英國爆發了“南海公司”財務丑聞,使股東和債權人蒙受重大損失,政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讓
Charles·Snell對南海公司的賬務進行清查,由此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注冊會計師審計。
二、外部審計的特點
獨立性是外部審計的最大特點,也是其靈魂。通常情況下,由于從事內部審計的人員會受到來自管理層的干擾,因此無法準確獲知公司經營情況的外部人更信賴外部審計提供的信息。除了業務上的委托關系,外部審計機構在經濟、組織等方面與被審計對象不存在任何關系,只遵照審計準則開展審計工作。其出具的審計報告具有鑒證作用,是外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此外,外部審計人員都是經過嚴格訓練,通過了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專業人員,他們具備從事審計工作的專業知識和素養,這也使得他們可以接受委托成為公司經營活動的重要外部監督者。
三、外部審計對會計信息的影響
(1)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外部審計機構作為獨立的社會組織,以其獨立性和專業性成為了信息的傳遞者。在每年審計結束后,會計師事務所都會出具一份審計報告。這份審計報告就相當于一份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鑒定報告,是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全面展示。倘若外部審計出具的報告對公司的提供的會計信息發表非標準的意見,這不僅會打擊中小股東對公司的投資信心,而且會使公司失去銀行貸款來源,繼而直接影響公司的資金鏈。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公司面臨破產,大股東自身的利益蒙受重大損失。現代公司治理的另一典型就是“代理問題”,代理問題的產生是由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產生的。無論是大股東還是中小股東,他們只是公司資本的擁有者,對公司的經營管理并不具有絕對優勢,而是需要通過代理人來實現公司管理的最大效率。但是代理人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并不完全以股東的利益為出發點。因此,股東就要尋求同樣有專業知識的第三方對代理人的經營結果進行評價。外部審計的存在為股東提供了幫助,由于其高度的獨立性,管理者無法通過個人影響改變審計結果。在無法通過特殊手段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條件下,管理者只能通過保證信息質量來獲得既得利益,同時也是贏得股東的信任。(2)增加會計信息披露。外部審計機構相當于社會公證組織,其所出具的審計報告具有很高的權威性,得到政府和社會公眾的高度信任。尤其是像國際四大這類高水平的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甚至能夠對政府和社會公眾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如果公司能夠通過這一權威機構向外界傳遞公司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會促使公司股價上升,獲得更多資金來源。所以,經營業績好的公司往往會選擇規模大,在業內享有盛名的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以體現公司業績的公正性,并且樂于增加會計信息的披露形成對社會的宣傳效應,增加社會公眾的投資意愿,從而降低會計信息風險。此外,管理者也有增加會計信息披露的動機。作為知識型人才的管理者憑借的是其出色的管理水平來得到社會的認可的。當管理者通過發揮自己的效能實現了公司出色的經營業績時,必然有使股東和外界了解自身能力和謀求更大發展的強大動機。所以,增加會計信息的披露可以向股東和外界傳遞良好管理能力的信號,而且這一信號經過外部審計的鑒定更具有公信力。
外部審計已經是規范公司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力量。這種力量的發揮有賴于外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所以只有保持這種獨立性才能對會計信息的生成產生約束力,從而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參 考 文 獻
[1]朱先軍.公司治理、外部審計與信息披露質量[D].西南財經大學.
2011
[2]鐘喜貴.信息披露的動因[J].企業導報.2009(11):221
[3]袁鳳林 堯華英.外部審計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的實證研究
[J].統計與決策.2011
[4]段春明.高管激勵與外部審計需求[D].暨南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