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出現了選擇性的特點,勞動力的選擇性轉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可以通過提高勞動力的非農業化、人力資本的積累度來推動農業資源結構的合理轉換,從而從根本上優化農
業投入,促進農業技術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勞動力選擇性轉移;農業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措施探討
在我國,農村勞動力的轉移不斷的呈上升趨勢,并且多以男性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優質勞動力為主,造成了農村農業從業人員質量的下降趨勢明顯,給農業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本文就從勞動力選擇性轉移對農業技術帶來的影響出發,對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技術進步做一些探討和研究。
一、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技術進步表現
(1)提高非農轉移率。在我國,非農部門不管是工資量還是平均人力資本量都要高于農業部門,同時,對從業者的個人人力資本水平要求的都很高。在這種情況下,勞動力選擇性轉移就起到了很好的調節作用,它一方面有著較高的人力資本水平,另一方面也讓在那些非農部門工作的機會逐漸增多。與其他的農業勞動力相比較可以得知,合理科學的轉移勞動力可以讓許多人在非農部門獲得比較高的非農就業收入,同時,讓非農就業表現的更加穩定和高效。(2)增加物質資本積累量。實際上,當勞動力選擇性轉移進行的某一階段后,就會造成農業生產的勞動力出現短缺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增加物質資本的積累量可以有效地激發農民的需求,改善農業物質資本的供給度。農村勞動力選擇性轉移形成的非農就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水平,為農業部門的物質資本積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一方面,農村勞動力選擇性轉移為非農部門積極提供了一些高素質的人才,使非農業化的生產達到了一種飽和狀態,從而滿足了工業化的發展需求,提高了工業化的發展質量。(3)加速人力資本的交接性。勞動力選擇性轉移在一定上程度上增加了農村勞動力的不均,導致了人力資本水平的降低。如果農業部門的物質資本技術是技能偏態型,那么這種轉移勢必會影響農業的發展。通過選擇性轉移會對農村人力資本的需求量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讓農村勞動力逐漸意識到通過自身的人力資本可以獲取更高的收入。隨著現代勞動力市場的充分開放,勞動力選擇性轉移實際上是一個讓人力資本實現最優配置的過程。當農村勞動力意識到選擇性轉移帶來的好處后,會積極的加大自身的人力資本投資,并且也會更加把這種人力資本投資轉移給下一代,實現人力資本投資的可持續發展。
二、勞動力選擇性轉移下的農業技術進步思路
(1)積極調整勞動力供求的階段性變化。我們要認識到在建設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新一代農民工對進城就業的追求,選擇性轉移的勞動力不單單是以苦力掙錢,省吃儉用為主,他們更關注的是個人發展機會、除了看重工資待遇以外,還對就業的環境、就業的條件以及就業的穩定性都有一定的要求,他們的選擇性和流動性會隨著供求的變化而提高。如果地方政府不推進就業環境的改善,不調整勞動力供求的階段性變化,就會對投資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2)保障勞動力穩定與長久性。在農村,隨著男勞動力和素質較高的優質勞動力的選擇性轉移,中年以上的農村勞動力占有絕大多數。如果企業只重視農民工的年輕時段,把其中中年階段的就業和養老問題拋諸腦后,就會出現用工荒的現象。在工業化發展階段,要重視勞動力的穩定就業程度,讓農民工沒有后顧之憂,勞動力向城鎮的徹底轉移也有利于農村人的土地資源的重新配置,為新從村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前提和基礎。(3)加大農業投入,推進農業技術變革。隨著勞動力選擇性轉移的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進入到一個有限供給階段,這時,加大農業投入,推進農業技術改革會使勞動力得到有效的轉移。在農村的勞動力當中,他們的流出不會影響農業的發展,在農村勞動力進入到有限的供給階段時,勞動力的轉移就會影響農業的發展。因此,要使工業化、農村勞動力轉移和結構轉變順利、健康的推進,就要對農業、農村施行技術化、資本化、管理化來代替單純的勞動力形式。(4)摒棄過分依靠廉價勞動力現象。目前,我國仍然處于人口總撫養率低的人口黃金期,需要積極發揮勞動力轉移的資源優勢。隨著我國勞動力選擇性轉移,農村農業技術的發展不能僅靠廉價勞動力,而要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良好的營銷管理來進行積極的改善,提高農業技術水平。
參 考 文 獻
[1]郭劍雄.勞動力轉移的選擇性與中國農業發展的前景[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09)
[2]楊盛,張福.勞動力選擇性轉移對農業技術進步的影響[J].新西部(下旬,理論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