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起重機具備體積大、結構多、操作難等特點,其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故障問題,從而引發安全意外事故。針對這一點,本文首先介紹了集中機械的幾種分類,然后主要分析了起重機安全障的原因、處理方法以及一些技術改進措施。
【關鍵詞】起重設備;安全故障;技術改進
一、起重設備的詳細分類
目前,國內已經正式使用的起重機設備種類多樣,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分類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詳細劃分起重機的類別有助于了解各類設備的故障問題,引導操作人員掌握相應的機械性能,提高機械故障的故障防范意識,實現安全故障率的降低。常用的分類方式是參照機械結構劃分,包括:(1)橋式起重機。橋式起重機屬于一種大空間結構的機械設備,其主要架設在企業的大生產車間中。常用的橋式起重機包括:門式起重機、裝卸橋、冶金橋式起重機等。(2)升降式起重機。升降式起重機即“施工升降機”,這種起重機的運行空間相對較小。升降機在運行期間均是按照原先的軌道升降運動,結構組合比較簡單且運動形式也多數是垂直運動。(3)臂架式起重機。臂架式起重機常會架設在運輸汽車上,不僅達到了升降運動的要求,且方便了起重機的運輸需要。主要設備有:汽車式起重機、輪胎式起重機、塔式起重機等。(4)小型起重機。小型起重機最大的特點在于機械結構簡單,沒有過于復雜的機械運行形式。通常小型起重機只能完成簡單的“升降運動”,最具代表性的則是千斤頂、滑車、絞車等。
二、起重設備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1)人為因素。一是起重設備司機的失誤。司機注意力不集中,司機的能力、意識不足,不熟悉所使用的起重設備,不按安全操作規程作業,易導致事故的發生。二是起重設備監管的失誤。起重設備進行危險性較大作業時,不設專門監管人員旁站;監管人員責任心不強,疏于監護,造成起重設備與周圍物體碰撞。三是起重設備指揮人員的失誤。起重指揮人員技術水平差,不了解起重設備的使用性能,在指揮時站位不正確,判斷有誤,造成錯誤指揮而引發事故。(2)管理因素。一是使用單位在執行國家有關起重設備的法規、標準、規范的同時,也制定了自己的管理制度,如進場驗收制度、安全操作規程制度、日常定期檢查制度等,明確了起重設備的使用要求,但存在法規、標準、制度執行不徹底的現象。二是重要零部件的質量直接影響起重設備的作業安全。三是起重設備的安裝維修人員、操作人員等,均應經有關部門培訓、考核合格取得證件后方可上崗,實際中存在培訓過于形式化或無證上崗的現象。四是使用單位管理人員違章指揮,也易造成起重設備事故。五是使用單位違規使用已經達到報廢期限的起重設備。(3)技術因素。一是起重設備的安全技術檔案不全,造成技術數據無法查取或引用錯誤。二是技術人員素質低、能力差,制定的吊裝方案不完善;對需更換的加工件選材錯誤或加工精度不符合要求;對新使用的起重設備的性能不夠了解;對操作人員的作業指導不到位等。三是起重設備鑒定、檢查存在問題,不能正確判斷已報廢的部件而繼續使用。(4)起重設備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一是目前由于施工工期緊張,承建單位在施工過程中采取加班、加點等措施,易造成作業人員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同時經常因追趕工期的影響,忽視了起重設備的大修、維護保養等工作,造成起重設備帶病工作、疲勞作業。二是使用單位定期對起重設備需持證人員進行安全技術培訓,但受種種因素影響,培訓往往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加上目前使用的勞務人員較多,勞務人員大多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培訓難以到位,導致作業人員技能達不到要求。三是使用單位管理人員的安全責任不能很好地落實,管理人員對施工現場起重設備監管不力,如起重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幾方面的工作不能落到實處,就容易引發事故。四是目前大多數使用單位沒有配置專門的檢測設備和工具,對起重設備自檢的能力較差,這些問題往往導致事故發生。
三、機械故障的技術改進方法
(1)變幅裝置。利用吊臂變幅安全裝置可以在危險故障發生后,及時中斷起重機的機械運輸活動。起重機發生異常情況時,如:吊臂變幅油缸回路存在高壓軟管、油管爆裂、切斷等情況,液壓回路中的平衡閥能立刻把油缸下腔的工作油鎖閉,防止吊臂下降造成的意外。(2)限位裝置。在吊鉤上升到標準高度之后會接觸限位重錘,然后把行程開關打開,立刻切斷吊鉤起升、吊臂伸出等狀態。通過這樣的緊急制動流程,起重機會立刻停止運行,待故障處理之后按下釋放按鈕,則能恢復正常的升降或水平位移操作。(3)感應裝置。感應裝置主要是利用傳感器接收信號,再利用計算機系統判斷信號的正常與否,若信號發出異常警告則說明起重機發生故障。利用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機械技術等融合為一體,為起重機運行設計安全防范系統,這樣可以有效防止機械故障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余會榮.基于SIMULINK的岸橋減搖系統仿真設計[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2]孫暉,余亮.起重機綜合模擬系統在港口設備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