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經濟、文化都有了很大的發展,科學技術也飛速進步,市場經濟逐步建立和不斷的完善。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美術教育在其特征和發展方向上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對于美術類人才的需要也發生改變,單靠以往陳舊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的需要。
【關鍵詞】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美術教育
一、當下美術教育現狀及市場經濟條件下美術教育應有的特征
在我國傳統美術教育中,老師往往推行“依樣畫葫蘆”的訓練模式,“葫蘆”(樣)——通過學生的眼睛——經學生的手畫下來。由于學生根本就沒有用“心”參與的欲望和主動性,這種繪畫只能是一個簡單的由“眼”到“手”的機械過程,可以說是一個類似“復印”的過程。而作為一名合格的美術教師,教授學生基本繪畫知識的同時還要盡可能的激發學生對繪畫藝術的興趣,讓學生真正的用心去繪畫,用他們手中的畫筆來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許多教師只把著眼點放在繼承現有的一成不變的藝術觀念上,忽視了藝術發展的創新、創造性的培養;為了考試而只要求學生嚴格按照大綱,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忽視了開發學生運用基礎知識進行藝術創新的能力;注重單一技能的分段完成,忽視了藝術技能的交流和融合;注重學生室內作畫的練習,忽視學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真正能夠體驗美等等。這些問題都背離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才的需求,并且嚴重影響了我國美術教育的健康發展。上述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和完善,不及時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不僅不能促進美術教育的繁榮和提高,而且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社會藝術人才的斷層,對藝術的發展是極其不利的,對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會造成消極的影響。市場經濟區別于我們傳統的小農經濟和計劃經濟,那么當代的美術教育應具有兩大主要特征:第一,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美術教育培養應該注重實踐能力,也就是說集基礎知識與實踐技能于一身的美術人才。市場經濟條件的美術人才必須是可以實實在在為企業或者單位獲取一定經濟效益的人才,而不僅僅是紙上談兵,只有這樣美術人才才能夠在社會上站穩腳跟,更好的適應社會的需要。第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美術教育應具有自身的造血功能,在實實在在的市場競爭中摸、爬、滾、打。這對于理論聯系實踐,促進美術教育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那么,美術類學校就應該按照市場的需要來招收和培養學生,使得學生能在市場經濟條件謀生,能夠實現自我價值。要做到這一點,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美術的專業技能,同時還要在其他方面有所特長。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美術教育發展方向
(1)繼承和發展傳統藝術。我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積淀,從遠古時代就有了繪畫藝術,許多栩栩如生的山水畫、活靈活現的人物畫都流傳至今,深受海內外專家學者的喜愛。有許多國外的人專門來到中國學習我國的繪畫藝術和表達技巧,這也就說明了我國在美術教育和美術創作以及藝術表達方面有著可圈可點之處。那么,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就應該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美術中的優點,讓他們能夠使美術教育符合市場的需要,適應新條件,更好的為社會服務。(2)吸取國外優秀經驗,適應現代科學技術。世界已經成為了“地球村”,在我們繼承和發揚傳統美術優勢的同時也必須把目光放到海外,尤其是美術教育發達和成功的國家和地區,吸取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先進的教學方法,把這些經驗和理念都與自身的優勢集合起來,為我國的美術教育能夠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做出應有的貢獻。另外,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美術教育也應該積極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促進美術教學,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運用電子計算機技術模擬作畫,還可以通過網絡分享國內外的優秀作品,參加美術教育的交流活動等等。(3)美術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全方面素質。以往的傳統美術教育往往只注重學生的繪畫基本功的訓練,忽視其他方面素質的培養。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美術教育也可以把對學生的電腦的訓練和培養作為重點,只有這樣將來才能培養出適應市場,適應社會的需要的人才。
我國目前的美術教育面臨的形勢,既有挑戰又有機遇。市場經濟能夠激發人們在繪畫藝術方面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同時也使一部分人和機構盲目的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社會效益和社會責任;另外,我們可以吸取海內外的一切有利資源來豐富自己和發展自己,使得自身在市場經濟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的發展美術,是國家相關部門和美術教育院校必須重視的。在美術教育的對象方面,必須培養學生的全方位素質,使得學生能夠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揮其作用,在社會上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參 考 文 獻
[1]孟濱.市場經濟下的美術教育定位思考[J].東方藝術.2003(1)
[2]張小鷺.現代美術教育學[M].西南大學出版社,2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