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加快食品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建設,已經得到了越來越人的關注。本文首先分析先行會計監督體系的基本構成,然后分析現行會計監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結合工作經驗,提出健全食品企業會計監督體系的幾個建議。
【關鍵詞】食品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構成;問題;建議
會計監督在經濟監督體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一種以基層單位財務收支為監督對象,以國家監督、社會監督、單位內部監督為主要形式的會計監督體系,這一會計監督體系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近些年來,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會計基礎工作滑坡,使現行的會計監督體系面臨嚴重挑戰,健全和不斷完善會計監督體系,對提高會計工作質量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現行會計監督體系的基本構成
(1)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會計法》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這一規定,明確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主體是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對象是本單位的各項經濟活動;單位內部監督的內容是對本單位會計核算的全過程監督,并保證財務會計活動和經濟活動合法。、(2)國家監督。國家監督是一種外部監督,指政府有關部門依據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和部門的職責權限,對有關單位的會計行為、會計資料所進行的監督檢查,是我國經濟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單位內部監督起互補作用。國家監督的具體構成是:一是財政監督。財政監督是指各級財政部門在資金積累、分配和使用過程中,對行政事業單位和企業的經濟活動及其成果所實行的監督。它是各級財政部門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利用單位預算、財政收支計劃以及財務會計報表等所反映的經濟活動的情況來進行的。財政監督還包括財政部門組織的專項檢查。二是審計監督。國家審計監督,是國家審計機關依據我國憲法和法律對各級政府的財政收支,對國家財政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單位的財務收支進行審計監督。財政收支和財務收支是會計工作的重要內容,因而審計監督是國家監督會計工作的重要手段。在國家監督中,還應當包括稅務監督、證劵監督、保險監督等部門的監督。(3)會計工作的社會監督。主要是指由注冊會計師依法承辦的社會審計。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來看,注冊會計師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發揮重要的監督和服務作用。注冊會計師依法并接受委托,對有關會計事項如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并出具公正性的審計報告,以此為委托人和有關方面服務。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基本對象,是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會計資料,且其審計工作具有法律公正性,因此,其監督也是會計監督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現行會計監督體系存在的主要問題
(1)法律約束力不強。脆弱的會計監督使得虛假會計報表不斷增多,屢禁不止;一些行為主體的法制觀念淡薄,無視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違法不究”則更多的是因為有些法規缺乏明確而嚴肅的執法機構,使法規形同虛設;當今社會人情法、徇私枉法的現象屢見不鮮。而且,從現行法律體系中存在不具有操作性的條款,會計監督功能相對弱化。(2)會計監督體系不完備,監督功能缺失。我國現行的會計監督體系是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部門監督,現行會計監督體系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國部分會計師事務所掛靠在各主管部門,事務所與掛靠的主管部門在人事管理、資金投入、收益分配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這種體制不利于保證社會審計的獨立性。(3)缺乏會計信息公開制度。我國審計工作要求對會計憑證逐筆審查其真實性,對資產逐項清點,要求做到賬實、賬款、賬據、賬賬、賬表五相符。然而,由于會計原始憑證數量龐大,來源復雜,逐筆審查實際很難做到,只能采取抽查和重點調查的方式。企業在購進有害物品時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等沒有及時被披露,審計部門也沒有及時發現問題,制止食品質量問題的發生,這一系列的食品安全問題與會計信息公開制度的不完善有密切的關系。(4)食品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弱化。首先,內部監控受到局限。在食品企業,多數食品企業的內審機構形同虛設,能起到對食品企業會計工作和經濟活動進行監督作用的極少。一般單位的內審機構和人員均是由部分領導委任,其隸屬關系、經濟利益均受到單位領導人的制約,這自然對內審人員的監督行為構成約束,因此,內審機構和人員難以堅持原則,為維護國家利益而對食品企業甚至是企業法人的經濟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其次,現行會計人員的管理體制阻礙了會計監督。目前,在一些食品企業中企業管理者為了追求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指使、授權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做假帳,偽造會計憑證,辦理違法會計事項。企業領導人作為授權人,授予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監督權力后,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在會計管理過程中,就必須貫徹領導的意圖。會計人員雖是會計信息的提供者,應當對會計信息失真負有責任,但會計人員不具備監督者應有的獨立地位,其薪酬等經濟利益命脈掌握在單位領導人手中,因此,只有唯命是從,否則會受到排擠或打擊報復,使得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處于“頂得住的站不住,站的住的頂不住”的困難境地,擾亂了會計秩序。再次,食品企業會計人員素質較低。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食品企業在職會計人員已達l300多萬人,其中,具有中高級資格人員僅占20%左右,其余絕大部分為初級資格人員,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人員政治和業務素質均不達標,既不懂財經法規,又不熟悉核算程序,基本不具備實施會計監督所需的知識水平。此外,存在少數會計人員政治素質差,思想覺悟低,面對不正之風不敢堅持原則,甚至與違法亂紀行為的制造者沆瀣一氣,為了局部利益而損害國家和社會公眾利益。
三、健全會計監督體系的建議
(1)給食品企業內部會計監督以準確的定位。準確的定位應當是由會計人員行使的、對投資人負責的、以保證食品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符合既定政策和目標的內部控制。從這一定位出發,食品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的基本形式和要求應當是:第一,一般食品企業由會計人員行使的會計監督主要應當對投資人負責,在一定程度上對經營者有制衡作用。第二,如果是國有食品企業可以以投資者身份授權會計人員對經營者制衡,但必須改革國有單位的會計人員管理體制,以使會計人員處于相對獨立的地位,更好地發揮控制作用。第三,政府作為社會經濟的管理者,對各級經濟單位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責任追究,主要應由各食品企業負責人來承擔。第四,會計人員應當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這種社會責任可以通過職業道德和職業紀律進行約束,并由會計人員的自律性職業組織負責檢查和監督。(2)政府監督要明確職責,合理分工。從現實情況看,對基層食品企業監督檢查重復較多。財政、稅務、審計部門要合理分工,建立責任制度,各負其責。第一,稅務監督的對象是納稅人依法納稅情況,財務會計資料是納稅監督的基本內容之一。因此,如果稅務監督的職能到位,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財務會計工作中違紀違法問題。第二,財政部門作為管理會計工作的職能部門,應當承擔起管理和監督的責任。第三,審計監督主要承擔國家投資項目的監管。在具體操作上審計監督應當與財政部門有明確的分工,避免重復。(3)改善會計監督的外部環境。會計監督體系的有效運轉,不僅有賴于自身機制的科學、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外部環境的改善。在某種情況下,外部環境甚至更為重要。從健全會計監督體系的要求來說,需要改進的外部環境主要有:第一,應當完善內部審計制度。目前,財務會計工作中存在虛假浮夸的問題,食品企業財務活動往往傾向于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因此,應當加強內部審計監督,定期審計財務情況。第二,發揮所有者及其授權機構,如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的監督作用。第三,加大企業外部的監督力度,如財政、稅務、審計等監督的力度。
總之,建立健全食品企業會計監督體系,是提高會計工作質量、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石。
參 考 文 獻
[1]謝凱.淺析如何強化會計監督[J].科技資訊.2012
[2]王希江.淺談會計監督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