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信息化的戰略需要監督,檢查和審計,本文在介紹企業信息化戰略的IT治理模式的技術支持的基礎上,從企業信息化的戰略決策信息的專業知識和影響力的戰略管理分析建立企業信息化的戰略決策兩個方面的協調和分配,為我國企業信息戰略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信息悖論;信息戰略;IT治理
隨著中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帶來的快速信息化變革,使得信息管理遇到了一定的困難。信息通過更為廣泛的渠道進行快速的傳播。
一、基于IT治理的企業信息戰略管理意義分析
信息戰略管理的概念是:信息戰略作為一組模糊或者清晰的目標、預測、方針的綜合體,這一綜合體同一個組織的正式信息需求和供應有著密切的聯系。被組織高等的管理者所認同。意義是支持組織的長遠發展,并提升其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企業信息戰略主要有四種類型:第一種是防御型信息戰略,這種信息戰略主要目的是保持企業當前的市場競爭的優勢,鞏固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第二種是進攻型信息戰略,這一戰略一方面要加強地位的防守,另一方面還要掠地,通過比競爭對手更快的速度,獲得良好的資源配置來不斷地改善市場的地位,將企業的產品向著不同的領域滲透。第三種是前涉行信息戰略。第四周是未來型的信息戰略。通過未來型信息戰略的運用,能夠促進企業發展的核心績效指標緊密跟蹤。
二、基于IT治理的企業信息戰略管理實施
(1)加大對信息戰略決策權的分配。在企業信息管理的過程中,第一要設置企業的IT治理辦公室,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負責對信息管理的安排和組織實施。IT治理委員會是IT治理最為主要的一個環節,委員會的構成是由以下人員:最高管理層(董事會)、管理執行層包括IT管理和業務管理的負責人、管理技術人員等組成的。委員會成員通過定期舉行會議,就企業戰略與信息戰略的驅動與設置等內容,做出集中的討論和決策,為組織IT管理給予支持。通過將IT致力的一些規范納入到組織的內部管理和控制中,匯總決策層的不同觀點以更好地做出企業的IT決策。針對那些規模較大的企業,每一個IT控制活動,都要通過多個部門全面協作才可以完成,為有效、快速的解決控制實施中產生的一些問題,避免企業內部發生相互推諉的問題,提升各個人員的工作效率,可以組成一個跨部門的IT治理委員會,以更好地加大對全局的監督與管理,解決諸如信息安全事故的調查與處理,這是進行IT管理內部協調的有效方法。企業進行新型戰略制定的時候,在對企業自身的發展需求、現有能力、發展條件、發展可行性等因素把握的基礎條件下,對當前的信息技術、問題解決方案等做出全面的調查和評估,理清信息戰略與企業業務戰略和總體戰略的相互關聯,明確企業信息戰略制定和實施的主要因素,并全面、高效地制定、評價和選擇適合企業發展的企業信息戰略。(2)提升企業新型戰略專業知識和決策影響力的協調。相關的調查研究表明,信息戰略意識在各個企業管理中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企業戰略信息資源管理作為CIO未來工作的重點,要求CIO具備有效識別一個組織的戰略信息資源,能夠熟練地運用一個組織的戰略信息資源流、戰略信息資源管理的系統實現過程,并且能夠精通和不斷創新一個組織的戰略信息資源管理模式,洞察和持續提升一個組織的戰略信息資源的戰略價值。
企業的IT決策領導小組與CIO的關系是董事會和總經理的關系,是企業信息戰略管理決策者與執行者的關系,同時CIO也可以是IT治理委員會的成員之一,如此能夠保證CIO所制定的IT戰略規劃全面、有效地反映企業做出的整體戰略規劃。按照2003年中國千戶企業管理調查研究報告分析的結果得出:在我國信息化企業500強里面,業務部門對信息化支出具有全部決定權的占12%以上,信息化管理參與程度80%以上的企業占了30.5%,信息化參與程度一半以上的企業則多達
80%,而參與程度低于20%的企業,僅僅占了11%左右。CIO的這種重疊責任制以及業務部門的有效參與可使企業的IT戰略目標滲透到每個項目決策中,使企業的決策協調,最大限度地發揮信息資源在降低風險,提高效率,促進創新等方面的作用,為企業戰略目標的企業戰略轉型實現,從而保證企業信息化的戰略目標和發展目標的緊密結合。
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領域的經濟行為越來越復雜,但是不管是信息,抑或是信息技術要想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這就是信息悖論。很明顯,借助信息技術的實施,幫助組織實施:在正確的地點和時間,提供正確的信息,這種目的明顯要比預想的要復雜的多,但是從根本上解決信息悖論問題,需要我們加強對企業信息系統規劃、企業信息戰略管理策略入手研究。
參 考 文 獻
[1]王德祿.IT治理的理論研究與實踐[J].生產力研究.2006(5)
[2]張靜思.IT治理——公司治理的重要環節[J].企業導報.2010(3)
[3]于鋒.關于銀行業IT風險管理的一些思考[J].中國金融電腦.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