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的質量監督一直是項目管理中十分關注的問題,也是目前水利基建項目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對此領域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論文分析國內外質量控制的現狀,并提出了我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的對策。
【關鍵詞】水利工程;企業;質量監督;研究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如今,水利工程施工市場逐漸呈現出投資主體多元化、市場交易及技術工藝復雜化等特點。舊的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體系已難以適應新形勢和市場經濟的要求,必須對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進行改革。
一、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現狀
(1)國外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現狀。根據政府參與水利工程質量監督大致可分為三種模式,即政府不直接參與微觀層次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的監督模式、政府直接參與微觀層次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的監督模式以及政府委托機構進行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的監督模式。代表國家分別有美國、德國和法國。美國的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主要表現在:政府主管部門直接參與水利工程建設項目質量的監督和檢查。德國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是以間接管理為主,直接管理為輔。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規和頒發施工許可證,政府還通過專業機構對施工工程進行間接管理,并委托這些機構對工程質量進行監督管理。而這些監督機構代表的是政府而非業主,這樣保證了監督工作的公正性、權威性。有利于加強政府對工作質量的宏觀控制。法國政府部門不直接參與工程項目的質量監督檢查,而是主要運用市場、法律、經濟手段,促進建筑企業提高工程質量。總結國外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雖然許多發達國家對質量監督管理模式不同,但質量監督體系是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的:成熟完善的工程擔保與保險制度,還有嚴格規范的專業組織和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機制;高效的政府服務功能等等。(2)國內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現狀。國內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現狀和國外相比較,我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模式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自評階段,這一階段處于計劃經濟時期、特點為高度的政企合一體制;第二個階段是政府管理階段,從這一階段開始工程質量納入國家監控軌道;第三階段是市場監管,這一階段以國家頒布的《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為標志,政府的角色由責任主體轉變為了監督主體。與國外相比,目前我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還存在很多問題:水利工程質量監督難以對質量責任主體的行為形成有效的約束,質量責任主體的違規行為也得不到可執行、有效的的懲罰;且政府的監督工作偏重于單一的實物質量監督,已經難以使監督工作做到全面,準確。我國的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的范圍主要是施工階段,而對其它階段監督力度不夠。
二、我國水利工程質量監督管理對策
(1)施工前的質量監督。前期工作是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是水利工程建設質量的重要保證。一要加大前期工作投入,拿出一定資金專項用于前期工作,確保大規模水利建設的前期工作資金需求。二要加強前期工作技術力量,建立嚴格的前期工作設計單位準入制度,嚴格設計資質管理,確保前期工作的深度和質量。三要加強審查復核把關,充實專家力量,建立專門隊伍,實行審查審批意見終身負責制,為水利建設提供堅實的技術保障。四要健全前期工作程序,完善有關管理制度,細化技術要求,在保證項目立項審批進度的同時,促進前期工作規范化、制度化。(2)施工階段的質量監督。在施工階段推行以動態控制為主,事前預防為輔的管理辦法,主要抓住事先指導、事中檢查、事后驗收三個環節。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是一個由對投入資源(如材料)的質量控制開始,直到完成工程質量檢驗為止的全過程的系統控制過程。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抓“重點部位”的質量控制,從而有效的實現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面質量控制。項目管理機構應定期檢查承包單位的直接影響工程質量的計量設備的技術情況;對重要原材料、半成品配件,按規定組織檢驗試驗;對重要的分項、分部工程和各項隱蔽工程,組織旁站管理和檢查驗收;審核材料的現場實驗和復驗報告,審核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經審查確認并簽認后方可用于施工。(3)竣工階段的質量監督。驗收工作的依據是國家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技術標準,以及主管部門有關文件,經批準的工程立項文件、工程設計文件或實施方案、調整概算文件及相應工程變更文件,項目建設合同,施工圖紙及主要設備技術說明書等。項目管理機構按現行國家標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檢查驗收;專業管理工程師應對承包單位報送的分項工程質量驗評資料進行審核及現場檢查,合格后予以簽認;對于有使用要求的分項電器、設備調試等項,必須在檢測、試驗或運轉后再進行檢查評定驗收。
參 考 文 獻
[1]曾金鴻.水利工程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廣東水利水電.2007(4)
[2]馬凱.六西格瑪(6ó)管理對建筑工程設計及施工質量管理的借鑒意義[J].廣西城鎮建設.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