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經濟社會中,人力資源作為生產要素,其作用越來越突出,越來越受到關注。人力資源會計是指對組織的人力資源成本與價值進行計量和報告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它是會計學科發展的一個新領域,是人力資源管理學與會計學相互滲透形成的新型會計理論。人力資源會計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領域:人力資源會計的簡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實施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必要性;可行性
一、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作為知識的載體,以迅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新型的通訊技術和現代網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社會的深度和廣度滲透,高新技術迅速發展和技術含量的比重在經濟中大大提高,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著基礎性、戰略性、決定性作用,人才已經成為影響綜合力的第一資源。我國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也處于初始階段,未形成完善的理論體系,實踐上基本是空白。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才強國戰略的體制環境,在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十分必要的。(2)推行人力資源的可行性。人力資源會計自誕生以來,隨著理論研究不斷深入,在國外許多大型工業企業和一大批會計師事務所、專業評估機構中已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實踐證明,人力資源會計可以向企業信息使用人提供一系列重要信息,從而有利于相關各方面進行經營管理決策。隨著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研究的成熟和經濟的發展,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是非常可能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現實的法律制度為人力資源的實施提供了一定的法律環境基礎。從我國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來看,《公司法》允許股東以著作權、非專利技術或專利權等出資。這一法律規定告訴我們:能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資源,不僅僅只是實物及貨幣資產,而且還包括知識產權等經濟資源。在我們認識到了人力資源的特性之后,公司法的這一規定應該說為將人力資源納入實收資本提供了一個法律基礎。二是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環境奠定了推行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人力也是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成為人們的共識,這就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奠定了基礎。
二、人力資源會計面臨的問題
(1)人力資源會計實施的障礙首先來自人的落后觀念。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將非人力資源確認為資產,人們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人力資源的價值是可變的,它不僅受企業管理水平、組織結構、生產條件等客觀條件的影響,而且受勞動者個人的能力、性格、欲望、對新技術掌握能力等主觀條件的影響。對人力資源這一不完全產權客體,長期以來并沒有被確認為會計資產。也正由于此,人力資源會計得不到發展。(2)會計環境方面的制約著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目前,我國人力資源市場尚未形成,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阻礙人力資源會計的推行。相關的會計法規未涉及對人力資源的確認、計量以及披露等內容,從而導致了人力資源會計在計量、核算信息披露等方面缺乏權威、統一、標準的參考和約束,阻礙了人力資源會計的大規模應用。
三、應采取的對策
(1)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加強人力資源會計管理。人力資源會計不僅管理著企業的人力資源,而且需要高素質的會計人才來進行操作。與傳統財務會計相比,人力資源會計的核算方法更為復雜,技術要求更高。這就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特別是在模糊的計量上,要使主觀估計盡可能趨于科學,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僅要有豐富的經驗,更要有較深的會計理論基礎,還要有相關的知識。(2)改善人力資源會計環境。重視人力資源會計環境的研究。我國應基于不同的環境進行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組建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財會部門共同參與的人力資源會計,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理論學習和研究,結合具體情況設計適合本企業的人力資源會計制度。完善人力資源市場。目前,我國的人才市場、勞務市場雖有了一定的發展,但仍不完善,企業家市場幾乎不存在。因此,我國應大力發展人力資源市場,為人力資源會計的實施提供完善的市場環境。
目前,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研究理論尚未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的全面實施更是任重道遠,這就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務工作者共同的不懈努力。人力資本是21世紀最重要的生產力,人力資源會計也必將普及性地進入傳統會計的理論和實踐范疇,彌補傳統會在人力資源應用方面的不足,使會計更好地發揮其記錄、核算和監督企業經濟業務的功能。
參 考 文 獻
[1]董偉廣.淺談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與計量[J].經濟師.2010(8)
[2]王玉梅,張聃.淺談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的推行[J].商場現代化.2011(3)
[3]弗蘭霍爾茨著.陳仁棟譯.人力資源管理會計[M].上海翻譯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