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客戶需求多樣化和IT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傳統的成本控制模式已不適應企業未來發展的要求。本文站在MRP的角度,對企業中物料成本在采購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控制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MRP;采購;物料
隨著經濟全球化、客戶需求多樣化和IT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傳統的成本控制模式已不適應企業未來發展的要求。生產過程的復雜化以及產品種類的多樣化使得生產成本管理工作難度加大,管理人員若不能及時有效地獲取產品成本信息,將大大降低了企業競爭力。企業需要一個能夠全面集成企業信息的成本控制系統,實現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為管理者經營決策提供及時、可靠的成本信息。
一、MRP(物料需求計劃)的涵義
MRP是物料需求計劃(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的簡稱,是6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計算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時間的系統。基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都是圍繞其產品開展的,物料是產品生產的基本要素,MRP系統從產品的結構或BOM出發,實現物料信息的集成,企業運用MRP進行物料管理,制定合理的采購和庫存計劃,有效解決了庫存積壓占用資金和物料短缺影響生產的問題。MRP是ERP生產子系統的核心部分,可以有效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物料活動,而物料活動所產生的成本又在產品成本中占據一定的比重,因此運用MRP進行成本控制是有效之舉。根據美國生產與庫存控制學會的統計數據表明,使用一個MRP系統,平均可以給企業帶來如下的經濟效益:
1.定量效益。庫存量一般可以降低20%~35%,庫存量降低必然導致庫存管理費用和庫存損耗的減少;提高采購效率,采購成本降低5%;生產線生產率平均提高5%~10%,裝配線生產率平均提高25%~40%,間接勞動生產率提高24%,加班時間減少50%~90%;縮短生產提前期,提高客戶服務水平,帶來銷售量提高10%。
2.定性效益。MRP使用統一的數據庫,從根本上減少生成和維護物料清單的時間,有助于新產品開發,對于客戶定制的產品其作用更加明顯;企業使用MRP后,生產作業有統一的計劃,員工只需要按照計劃按部就班地執行,避免了生產混亂,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MRP系統準確、及時地傳遞信息,把企業員工的精力集中在一起,加強了員工的整體配合意識,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管理工作;通過MRP,把經營規劃和生產規劃這樣的高層管理計劃分解轉換成低層次的各種詳細的計劃,以統一的計劃指導企業運作,上層的變化可以靈敏地傳遞到下層,而下層的情況也可以靈敏地反饋到上層,這種做法有利于高層的科學決策,基層的執行判斷。MRP提供一個好的運營計劃,使公司的整體工作協調起來,企業各部門可以根據產品市場需求積極做出響應。
二、企業物料成本采購階段的控制措施探討
物料成本在產品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采購質優價廉的物料是降低產品成本的有力措施。MRP對采購階段的成本控制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選擇優秀的供應商,保持最佳的安全儲備,確定合理的訂貨量。管理人員在MRP系統中建立供應商管理系統,完善供應商的各項信息檔案,提供各種物料的最新成本信息,選擇合適的供應商后,根據市場需求和庫存信息確定物料采購量,發出采購訂單后及時跟催,保證物料按時到貨,避免生產停工。企業采購物料還要考慮現有的庫存信息,保證有合理安全的庫存儲備,以免庫存積壓擠占運營資金或物料短缺影響正常生產作業。
1.生成采購計劃,確定合理的訂貨量。MRP內數據高度共享,系統操作員會根據主生產計劃、產品BOM信息,同時綜合考慮物料的訂貨批量、采購提前期、實有庫存量、運輸方式以及計劃外的物料申請,確立合理的物料采購量,及時申報批準。隨著生產計劃的變化要不斷更新采購子系統的計劃參數,避免因為參數值過期,造成不合理的采購,影響生產。有些原材料采購提前期較長,有可能超過主生產計劃制定周期,這類物料的采購,應經過銷售、財務與計劃等部門的綜合討論和評估來確定所需的數量和時間,然后制定材料的中期或長期采購計劃。
2.選擇合適的供應商。什么樣的供應商是企業所需要的,當然是供貨綜合成本最低的供應商,但不是簡單的報價最低。在MRP供應商評估模型中,企業把供應商的報價、交期、質量及其他因素都設為評定目標,并對這些指標設定相應的權重,然后把潛在供應商都按該模型進行評定排名,從而找到綜合評定最高的。在供應商評估模型中,企業成本控制的關鍵評估指標主要有:第一,物料價格。物料價格是采購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同一材料要選擇建立多家供應商,及時根據市場變化更新材料價格,同時不斷發展新的供應商,為采購選擇做好充分準備,對于需求較大的大宗材料可以采用電子平臺公開競標的模式來確定供應商。第二,物料質量。企業選擇物料重視低價格的同時,還要重視質量,這似乎是一個矛盾的問題,需要找到其平衡點。質量太差,一方面會影響到生產的效率;另一方面容易產生質量事故,頻繁的退貨、換貨,無疑會產生更多的工作量和增加物流的成本。第三,物流費用。隨著國際油價的大幅飆升,物流的成本越來越高,它直接影響到采購成本的提升,選擇和發展周邊地區的供應商,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企業選擇供應商在考慮物料價格、質量、物流費用等通用指標時,還要根據行業平均水平、行業特點、自身需求等多種因素關注其它特定條件。
3.下達訂單、及時跟催。采購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在采購子系統中制定采購提前期、安全庫存和訂貨批量,結合用款計劃,選擇合理的運輸方式,生成初步訂單,經相關領導確認后,發出正式訂單給供應商,也可以采用網絡平臺發布訂單。傳統環境下的企業采購,采購人員很少與銷售人員、技術人員、生產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溝通,通常只是供應商和物料計劃員之間的一個中介人。采購人員在二者之間傳遞物料信息,可能要經歷反復修改,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失誤,將極大地影響企業的采購計劃和采購進程,而且由于沒有嚴格的監控,采購人員在溝通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吃回扣、徇私舞弊的現象。實行MRP后,物料采購量和供應商選擇有了嚴格的監控體系,采購人員更多情況下是執行采購計劃,信息的透明有力防止了腐敗的發生,同時,采購人員有了及時準確的生產計劃信息,就能集中精力進行價值分析,研究談判策略,有目的有計劃地跟催訂單,充分實現采購過程科學化,避免生產停工待料現象。采購人員在跟催訂單的過程中,能及時了解供應商的生產進度及質量情況,及時反饋信息,對MRP供應商評估模塊的供應商信息進行更新。
4.貨物驗收。貨物抵達企業時,物料管理人員檢驗物料質量,將物料情況錄入采購系統,系統自動和采購訂單進行對比,同時核對發票金額和合同是否一致,幾方面均核對相符后,將集成信息反饋回財務管理子系統,由財務部門執行相關付款業務。物料采購的實際成本一般由材料費、運輸費、搬運費和檢驗費組成。MRP模擬產品成本前,為每種物料制定了標準成本。一般情況下,企業以市場價格、政府政策為基礎,通過對未來市場的預測,制定物料標準成本。物料采購間接費用即運輸費、搬運費和檢驗費,可運用作業法制定,企業優化采購流程,將流程劃分為一個個具體的作業庫,根據歷史經驗為每個工藝作業制定標準成本,歸集匯總分攤到各采購物料。物料標準采購成本和實際采購成本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果后者小于前者則形成有利差異,否則形成不利差異。
參 考 文 獻
[1]尹高原.工業企業物料成本控制的內容及策略[J].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報.2008(4)
[2]趙宗明.煤礦企業材料成本控制芻議[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
2011(22)
[3]周賀,易殿華.煤礦企業的成本控制[J].企業導報.2010(11):86
[4]肖守軍.MRP物料需求計劃原理及應用[J].中國城市經濟.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