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 虹 李權春
四川省達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四川達州 635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臨床上消化科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在對消化科住院患者的治療和護理中,我們不僅應積極治療其所患疾病,還應對其進行健康教育[2],提高其對于疾病的相關認識水平,以期可以改變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3],降低消化科疾病的發生率[4]。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消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40例為研究對象,就健康教育在消化科住院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本文研究對象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間消化科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01例,女性39例,患者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54.43±5.48)歲,患者所患疾病類型包括消化道潰瘍、反流性食管炎、胰腺炎、下消化道出血及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隨機將研究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所患疾病類型方面未見顯著差異,組間具有可比性。
所有患者均積極治療原發病并行相應護理,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增加健康教育項目。此項目始于患者入院時,在對患者入院進行評估的同時,了解患者發病原因及生活習慣,評估患者生活或飲食方面可能存在的不利因素。在住院期間,我們應將健康教育項目滲透入患者的整個住院過程,應重點向患者介紹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在病程中,飲食及生活因素對疾病發生發展的影響。同時應向患者介紹正確、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幫助患者提高對于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值得注意的是,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還應幫助患者疏導心理問題,減輕患者對于疾病的焦慮。在整個健康教育過程中,如條件允許,可邀請患者家屬一同參加,并在其中起到監督的作用。
本文評價指標包括三方面,首先是對兩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使用我們根據國內相關研究所用量表改編的《消化道疾病患者健康知識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消化道疾病健康認知水平進行比較。此量表滿分100分,我們將85分以上者歸為優秀,將75~85分之間的患者歸為良好,將60~75分之間的患者歸為合格,將60分以下的患者歸為不合格,比較兩組患者優良率之間的差異。本研究第二部分為對兩組患者心理癥狀的比較,使用心理癥狀自評量表(SCL-90)進行,主要包括焦慮、抑郁兩方面。本研究第三部分是對兩組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評價。比較兩組患者如上指標間的差異。
所有數據經Epidata雙向核查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表示,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組間各指標比較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方法,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α=0.05。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70例患者中,27例達到優秀,25例達到良好,優良率為74.29%。對照組70例患者中,12例達到優秀,26例達到良好,優良率為54.29%。經χ2檢驗,兩組患者優良率不同(χ2=6.10,P<0.05),觀察組患者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疾病相關認知情況的比較[n(%)]
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入院時,焦慮與抑郁水平無顯著差異,在出院時,焦慮與抑郁水平均有所降低,較入院時有顯著差異。在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焦慮與抑郁水平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癥狀的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及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
在臨床護理實踐中我們發現,消化科患者對于健康知識是有很大需求的[5],其渴望得到科學的健康知識,來指導其預防和治療疾病[6]。但同時,在一些地區或醫院中,健康教育只作為整個護理過程中一個附屬部分,并未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其在實施形勢上也過于單調,健康教育效果不佳[7],也進一步使健康教育項目流于形式[8]。在本研究中,我們將健康教育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并通過對患者實際情況的評估,使用科學、有效、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措施對患者進行疾病相關及健康生活內容的宣教,起到了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對于疾病和健康的認知水平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認為,這直接反映了我們所進行的健康教育項目的實際效果,即可以有效提高消化科住院患者對于疾病和健康的認知水平。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入院時,焦慮與抑郁水平無顯著差異,在出院時,焦慮與抑郁水平均有所降低,較入院時有顯著差異。在出院時,觀察組患者焦慮與抑郁水平低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首先,隨著患者病情得到緩解,患者的心理癥狀是減輕的。其次,我們所進行的健康教育項目,讓患者對于疾病有了充分的了解,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患者的焦慮和抑郁因素。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住院期間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我們認為,這證明通過健康教育項目,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而此兩點,在現階段的醫療環境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健康教育項目可以有效提高消化科患者對于疾病和健康的認知水平,減輕其心理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在臨床護理中具有極為積極的意義。
[1]張萬岱,胡伏蓮,蕭樹東,等.中國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0,15(5):265-270.
[2]郭慧.健康小卡片對消化性潰瘍病人健康教育的作用[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22):110.
[3]于昌伶,習森,吳曉霞,等.北京某農村地區老年人日常飲食情況調查和健康膳食認知狀況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2,19(18):151-152.
[4]王小鳳,李維.老年患者無痛胃鏡檢查中的健康教育[J].內蒙古中醫藥,2012,31(12):118.
[5]劉娟.健康教育在住院患者護理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志,2011,27(6):69-71.
[6]贠秀俐.住院患者護理需求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11):50-51.
[7]劉海燕,羅琳.我國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現況分析[J].解放軍醫院管理志,2012,19(5):470-472.
[8]馬賢會,蘇琳.臨床護理路徑在肝硬化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2,37(6):74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