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弘子 嚴春花 王春霞
吉林省延吉市醫院檢驗科,吉林延吉 133000
臨床微生物檢驗是臨床感染性疾病病原學診斷的主要依據,它對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1]。筆者主要對照分析2010年8月—2011年8月和2011年10月—2012年10月這兩段時期的陽性檢出率,共選取臨床檢驗標本2201例,根據標本類型進行分類,有呼吸道標本、血培養標本以及其他非呼吸道標本,整個檢測過程采用“VITEK2”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進行,并比較不同時間段的檢驗結果,探討造成陽性檢出率出現差異的原因,闡明臨床醫療診斷的注意事項。
選取醫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和2011年8月—2012年8月的臨床檢驗標本共2201例,其中呼吸道標本有1145例,血培養標本有575例,非呼吸道標本有481例,包括穿刺、中段尿及傷口分泌物等。
整個操作過程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采用的分析儀器是“VITEK2”細菌鑒定藥敏分析儀,檢驗質量較有保障。
采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用χ2檢驗。
根據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兩個時期除呼吸道標本、血培養標本和其它非呼吸道標本的陽性率均存在差異,前一階段(2010年8月—2011年8月)呼吸道和其他非呼吸道的陽性率明顯高于后一階段(2011年10月—2012年10月)(P<0.05),前一階段血培養的陽性率則低于后一階段(P<0.05),各標本陽性率之和同樣存在較大差異(P<0.05)(表1)。

表1 微生物標本陽性率對照表
得益于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現今醫學微生物學的檢驗范圍愈來愈廣,其方向主要集中在微機化、自動化、微量化和分子生物學,臨床微生物的檢驗能夠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提供較有價值的依據,對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療也起到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然而,就目前而言,由于臨床標本的陽性檢出率較低,檢驗結果和臨床診斷并不相符。根據上述兩階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的統計結果分析,在不同的時間段,標本的微生物檢驗陽性率各有差異,下面針對影響檢驗結果的可能因素提出幾點注意事項。
據相關研究表明,微生物標本采集不夠規范是導致實驗結果與臨床診斷不符的主要原因,約有70%的狀況都是由此造成。微生物標本的采集過程較為復雜,不僅包括檢驗申請、患者準備,還包括標本采集和標本運輸等多重環節。為了避免眾多潛在因素的影響,必須保證標本分析前的質量,最好由專門的醫療機構統一負責實施。相反,如果醫務人員未嚴格按照要求采集標本,就可能在這一環節出現失誤,有的醫護人員采集到錯誤的標本,這將嚴重影響檢驗效果,不僅無法提供準確的病原信息,還會誤導臨床醫生。例如,針對中一些特殊的患者自身可以采集的標本,如果忽視不能夠做出很好的宣傳與解釋的話,那么患者會對標本的正確留取形成不夠深度的認識,極有可能會導致標本的取量不足、未取到異常標本等情況[2],從而減低微生物標本陽性檢出率。
對此需要講究以下注意事項:最好在用藥前采集微生物檢驗標本,要視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采集方法,以痰標本為例,如對其進行分離培養時通常采用綿纖接種法,對其進行厭氧培養時,需采用氣管穿刺法。有些標本是需要特殊的采集方法來采集,有些標本在運輸過程中需要進行密封處理等。在臨床診斷中,血培養檢測病原微生物是臨床診斷菌血癥、敗血癥的重要依據之一,然而在大多數的血培養標本采集中,往往出現采血量不足、采血份數不夠或采血時機不合適等情況,通常而言,成年人的采血應選擇發病初期或發熱高峰的采集時機,采血量達到10 mL較適合。另外,為提高陽性率的檢驗質量,血液及各種穿刺液的培養采雙瓶更有保障[3]。
微生物標本在保存和運送過程中應講究一定的原則,即確保病原微生物的活力,防止非致病微生物受到污染或者發生繁殖過度的現象,應針對不同檢測目的的微生物標本采取相應的保存和運送方式。對厭氧菌而言,兼性厭氧菌與空氣接觸后很容易過度生長,因此厭氧菌的培養標本應及時送檢,在運送過程中避免和空氣接觸,以免降低陽性率。
為了避免微生物標本在保存和運送環節發生問題,應對運送人員加強培訓,使其深刻了解如何正確保存和運送微生物標本。
臨床微生物的檢驗工作以形態學和生理學的生化反應作為依據,檢驗的任何一個步驟都要嚴格按照標準化操作,這對檢驗人員的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判斷能力,具體包括定性試驗、手工操作和準確的主觀判斷能力。微生物標本檢驗的技術人員除了具備基礎知識以外,個人經驗也十分重要,否則會對檢驗結果造成直接影響。
為此要格外重視對微生物標本的技術人員加強培訓,建立一支臨床經驗豐富、綜合素質優異的檢驗團隊。相關知識的普及要到位,可以在實驗室內準備較為標準操作程序手冊,以便檢驗人員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標準操作程序手冊應根據實驗室的實際情況編寫,內容應全面完善,質控菌株、藥敏試驗、實驗設備的質量控制、實驗監測記錄等方面都應有所涉及[4]。全面了解人類機體的正常菌群是較為重要的檢驗工作,它要求檢驗人員掌握基本的檢驗技術,能夠嚴格控制正常寄居菌引起的內源性感染情況。檢驗人員在對檢驗結果進行審核和發放時,務必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綜上所述,分析不同時間段微生物標本的陽性檢出率能夠為臨床醫室提供有價值的流行病學信息,對臨床療效觀察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應建立檢驗人員和臨床醫生的溝通體系,相關人員要經常閱讀知識材料,加強綜合素質,提高技術水平,在微生物標本的采集、保存和運送環節都嚴格按照操作流程進行。
[1] 梅雪飛,左改珍,范恒梅,等.臨床醫護人員微生物標本采集存在問題分析及對策[J].護理學報,2010,17(8B):27-28.
[2] 李梸佳,董開秀,許辛伯.臨床糞尿常規檢驗標本不合格因素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7):75-76.
[3] 富志英.雙瓶血培養與之前單瓶血培養檢測結果比較[J].醫學信息,2010,5(5):13.
[4] 董毅娟.不同時間段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分析[J].大家健康,2012,10(6):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