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朝云 熊 蕓 胡 陽 孫 靜
貴陽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感染管理科,貴州凱里 556000
流感嗜血桿菌屬于條件致病菌,近年來由于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其耐藥性不斷呈上升趨勢,給臨床抗感染治療帶來許多困難[1],特別是老年體弱免疫低下長期反復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對菌藥物的耐藥率增高尤為顯著。為了解流感嗜血桿菌的耐藥狀況,指導臨床采取有效的措施預防感染及合理地使用抗菌藥物具有指導意義,對本院送檢兒童與老年人痰標本中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的分布及其耐藥監測,現將監測結果報道如下。

表1 兒童與老年人流感嗜血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
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臨床兒童與老年人痰標本中分離的副流感嗜血桿菌71株,分組標準:小于14周歲為兒童組,大于65周歲為老年人組。
所有的抗菌紙片均由賽默飛世爾生物化學制品(北京)公司提供。
M-H瓊脂由英國Oxoid公司提供,采用K-B紙片擴散法進行藥敏實驗。按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的標準判斷結果。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和百分數表示,采用χ2檢驗。
我院2011年6月—2013年5月臨床兒童與老年人痰標本中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68株,其中兒童年齡小于14歲分離出43株,占63.24%;老年人年齡大于65歲患者分離出25株,占36.76%。
臨床兒童與老年人患者痰標本中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68株中,兒科39株(57.35%)、呼吸內科14株(20.59%)、心血管內科8株(11.77%)、消化內科2株(2.94%)、ICU2株(2.94%)、腎內科1株(1.47%)、感染科1株(1.47%)、內分泌科1株(1.47%),其中兒科、呼吸內科與心血管內科檢出率最高。
臨床兒童與老年人患者痰標本中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68株中,一年四季均有檢出,以1月(13.24%)、2月(16.18%)、3月(13.24%)、4月(14.71%)、5月(11.76%)為高發期。
不同年齡組痰標本中分離出的副流感嗜血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不同,從兒童送檢標本中分離出的流感嗜血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明顯高于老年人分離出的菌株。兒童與老年人患者流感嗜血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見表1。
其中慶大霉素(11.63%,40%)、氨芐青霉素(34.88%,72%)、氨芐西林/舒巴坦(27.91%,60%)、頭孢哌酮(4.65%,32%)、頭孢克洛(2.33%,28%)等5種抗菌藥物耐藥性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
流感嗜血桿菌廣泛地寄居于正常人上呼吸道,可引起細菌性肺炎以及化膿性腦膜炎、會厭炎、蜂窩組織炎、關節炎、骨髓炎等原發性和繼發性感染。其所致疾病大多以呼吸道感染為主,主要常見于兒童與老年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由于環境污染、抗菌藥物濫用及機體免疫功能下降等多方面原因,流感嗜血桿菌的耐藥率呈逐年上升[2]。
本監測結果顯示,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臨床兒童與老年人痰標本中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68株中兒科、呼吸內科與心血管內科檢出率最高,呼吸內科和心血管內科有慢性肺部疾病或并發肺部疾病的患者,其流感嗜血桿菌分離率較高,尤其在病情較重、肺功能較差的患者中分離率均較高,據報道流感嗜血桿菌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和進展中起重要作用[3],提示流感嗜血桿菌在肺部感染疾病中,特別老年病情較重、肺功能較差、自身免疫水平低的患者中感染率在上升。
隨著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越來越多的流感嗜血桿菌菌株產生了耐藥性,特別老年病情較重、肺功能較差、自身免疫水平低的患者中多有反復接受抗菌藥物、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劑等多種藥物治療,因此在老年人患者的痰標本中檢出的流感嗜血桿菌率的耐藥菌株也越來越多。
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臨床兒童與老年人患者痰標本中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68株,分組標準:小于14周歲為兒童組,大于65周歲為老年人組。其中兒童年齡小于14歲分離出43株,占63.24%;老年人年齡大于65歲患者分離出25株,占36.76%。季節分布顯示一年四季均有檢出,以1月(13.24%)、2月(16.18%)、3月(13.24%)、4月(14.71%)、5月(11.76%)為高發期。藥敏結果顯示,不同年齡組痰標本中分離出的流感嗜血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不同,從兒童送檢標本中分離出的流感嗜血桿菌對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明顯高于老年人分離出的菌株。其中慶大霉素(11.63%,40%)、氨芐青霉素(34.88%,72%)、氨芐西林/舒巴坦(27.91%,60%)、頭孢哌酮(4.65%,32%)、頭孢克洛(2.33%,28%)等5種抗菌藥物耐藥性差異具有統計意義(P<0.05),造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原因很可能與抗生素的使用頻率有關。
流感嗜血桿菌對β一內酰胺類抗生素發生耐藥的主要機制是被細菌產生的β一內酰胺酶分解而失活。常見的β一內酰胺酶有T EM-1和ROB一1型,其中最常見的是TEM一1型;青霉素結合蛋白結合靶位PBPs改變而引起親和力降低;細胞膜通透性改變而引起細菌對藥物攝取量減少和外排泵機制作用[4]。自1974年首次報道流感嗜血桿菌對氨芐青霉素耐藥以來,耐藥性逐漸上升[5],本監測結果顯示,兒童與老年人患者流感嗜血桿菌對氨芐青霉素、頭孢唑啉的耐藥率均較高,此外老年人患者流感嗜血桿菌氨芐西林/舒巴坦60%、頭孢哌酮32%、頭孢克洛28%的耐藥率也較高,其中氨芐青霉素(34.88%,72%)、氨芐西林/舒巴坦(27.91%,60%)、頭孢哌酮(4.65%,32%)、頭孢克洛(2.33%,28%)等4種抗菌藥物老年患者的耐藥率明顯高于兒童,耐藥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老年人患者流感嗜血桿菌對β一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率較兒童高。
復方新諾明的抗菌作用是通過干擾細胞代謝,從而抑制四氫葉酸的生成。四氫葉酸是細胞反應的一個重要的輔因子。其耐藥機制是甲氧芐啶通過改變與二氫葉酸還原酶的親和力而產生。編碼二氫葉酸還原酶的基因常由質粒或轉坐子攜帶,它的改變引起二氫葉酸還原酶產物增加,導致親和力下降而產生耐藥[6]。本監測結果顯示,兒童與老年人患者流感嗜血桿菌對復方新諾明均有較高的耐藥率,分別為41.86%和52%,可能與復方新諾明的長期使用有關。
流感嗜血桿菌對慶大霉素產生耐藥的機制是修飾酶介導的耐藥,酶促修飾的慶大霉素不能與核糖體靶位作用,因此失去抗菌活性。本監測結果顯示,兒童對慶大霉素耐藥率較低11.63%,而老年人患者感染的流感嗜血桿菌對慶大霉素耐藥率較高40%,兩者耐藥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臨床上兒童多限制使用慶大霉素,而成人多有選用慶大霉素史有關。
雖然流感嗜血桿菌對各類抗生索的耐藥性與其他細菌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7],但鑒于兒童及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如氯霉素、氨基糖甙類抗生素、喹諾酮類抗生素等由于副作用較大,使用受到限制,因此β一內酰胺類抗生素仍是治療流感嗜血桿菌的首選抗菌藥物,但β一內酰胺類抗生素的長期使用,流感嗜血桿菌對β一內酰胺類抗生素耐藥率較過去已大大提高,特別是老年人患者嗜血桿菌的耐藥菌株有逐年上升趨勢。
總之,老年患者痰標本中分離的流感嗜血桿菌對5種抗菌藥物耐藥率明顯高于兒童患者,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必須引起重視,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增加細菌的耐藥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流感嗜血桿菌的耐藥趨勢,可為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是減慢耐藥菌快速增長,有效控制和減緩細菌耐藥性的增長趨勢的有效方法。
[1] 江秀愛,趙自云,朱婕.74株流感嗜血桿菌的耐藥性分析[J].河北醫學,2011,17(9):1239.
[2] 柯永堅,朱紅軍,肖亮生,等.流感嗜血桿菌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6):576.
[3] 王東,劉又寧.流感嗜血桿菌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和進展中的意義[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9,8(2):18-190.
[4] 朱旭慧,孫自鏞,李麗,等.流感嗜血桿菌的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0,28(2):115-116.
[5] 汪復,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9(5):325.
[6] 桂和翠,王中新,沈紀錄.流感嗜血桿菌的耐藥性及耐藥機制[J].安徽醫藥,2011,15(12):1471-1474.
[7] 田磊,陳中舉,李麗,等.2008—2010年湖北省流感嗜血桿菌標本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2,11(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