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杰 劉賢芳
【摘要】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對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指導作用。只有增強師生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教師才能用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教好書,并感染學生;同時,學生才能更好地踐行科學發展觀,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變成自覺行為。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教育者;價值向度;落實和踐行;學生;主體;培育與發展;進頭腦
科學發展觀進大學生頭腦,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戰略需要。高校作為思想、文化、科技資源的聚集地,只有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教學工作,才能開創學校育人的新局面。而科學發展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的關鍵是要進學生頭腦,這就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重點“講授科學發展觀內容”、其他專業課技術課要“貫穿精神”、各種主題教育活動需“實踐運用”,從世界觀、方法論的角度、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在“內化”與“外化”的轉化中調動大學生學習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目標。
一、增強教師榮譽感與責任感、將科學發展觀作為思想理論課教學的價值向度
學校必須自覺地把推動教學與科研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教研發展的關鍵在教職員工。而科學發展觀進學生頭腦、首先要進教師頭腦,這是前提和保證,是思想理論課教學價值的最大化要求。
(一)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師作為科學發展觀熱情宣傳者、躬身實踐者和堅定捍衛者,由于長期形成的教學方面習慣、模式與觀念,要適應科學發展,也不是一言一語就能轉化的,還需對教育者加強思想灌輸,優化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師德水平和業務能力,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榮譽感與責任感;其次提高任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思想認識,定期舉辦教師進修培訓、外出考察、學術交流、集體備課等活動;第三努力探索和開拓高等學校系統講授科學發展觀的新思路、新途徑;最后在高校思政課開設的所有課程中,要全面、有機地滲透科學發展觀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觀點,并與各門課程的學科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統籌兼顧,全面協調可持續搞好教研工作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二)以建設精品課程為契機,加大科學發展觀教研力度。教師應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結合精品課程建設,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著眼于對實際問題的理論思考,著眼于新的實踐和新的發展,形成一系列反映實踐要求、推動教研工作發展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按照其內在聯系,逐步創立一個主題鮮明、內容系統、既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又具有指導意義的教研成果。加強教學資源建設,不斷提高教學內容質量,增加發展觀的基礎知識、核心知識、骨干知識,突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合理調整、整合理論知識,使之系統化、結構化、層次化,讓教育內容凸顯“科學發展觀”。
(三)以拓展教學空間為依托,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原著導讀。應豐富學生信息量,開闊理論視野,提高教學的說服力和可信度。讓教好理念體現“科學發展觀”;以社會實踐體驗,認知和感覺“科學發展觀”,尊重學生人格,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文關懷,加強原著導讀,并結合教育內容科學地尋找滲透點、讓科學發展觀入心入腦。只有教師學深、悟透、堅信、善用,才能真正成為科學發展觀的先知先覺先行者,通過析事明理、達到凝魂聚氣,
二、把以學生為本作為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
“三進”中,前“兩進”(即系統地進課堂、生動地進教材)實質上就是為了扎實地進學生頭腦,這也是最終的目的。學生是“三進”工作的主體,主要從“五大途徑”、力促科學發展觀進學生頭腦:
(一)從提高學生能力的高度進頭腦。科學發展觀意味著一種全新能力的培養和全新本領的要求。塞繆爾·約翰說:“知識有兩種,一種是我們自己知道的東西;另一種是知道哪里可以覓到我們所需的知識。”其實,第一句講的就是知識的積累,而第二句,強調的就是能力的培養。而實際上,能力比知識更為重要,為此設計的政治理論課上機考題時既要有課本知識,又要包含科學發展觀的能力測試,只有上升為提高學生能力的高度,學生才能重視它。任何理論進入學生思想都要經歷學習理論知識、掌握觀點方法、結合實踐應用、形成堅定信念、提高能力素質等幾個環節。因此,首先應將第一、第二課堂有機的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鞏固科學發展觀的理論知識和觀點方法,體會科學發展觀的真理性,并最終幫助學生形成堅定信念、提高能力素質;其次,作為教師應讓學生真正地去思考。學生不是接收機器,對于一種思想要被學生樂于接受、主動思考是很困難的,除非那個思想會引發學生的興趣或是它與學生的生活與行為息息相關。思考科學發展觀對于學生的人生、生命有著怎樣的不可估量與替代的影響,就是一切的關鍵。
(二)以突出學生的發展進頭腦。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真正是人的教育,而非機器的教育。按照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突出學生的發展。教師在傳授課程的過程中,不能只是將書本上的東西或自己的講稿照著讀出來,那樣會讓學生完全失去聽下去的耐心,重在“引導”,旁征博引的去引導,植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植入社會熱點話題,植入老師的觀點,以及導入學生自己的觀點,讓學生深深地愛上理論課,真正地體會出“學生的課堂學生作主”的感覺與體驗;其次開展具有針對性的主題教育,讓各專業、各層次學生都較好地接受科學發展觀教育,逐步引導學生不僅視科學發展觀為自己理解一切發展的觀念模式,而且也同時是自己內心中關于發展的一種信念體系,自覺自愿地成為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者和體現者。
(三)立足實踐活動進頭腦。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和明辨是非,從而增強科學發展觀教學實效性的有效途徑。大學畢業后的就業將是學生走入社會后的生存之本,因此,從入學開始就應指導學生職業規劃,鼓勵學生多創業,靠創業帶動就業。根據大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各類實踐活動是科學發展觀進頭腦的良好形式。活動凝聚著學生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的理解,活動促進了學生科學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結合,活動增強了參與意識,活動使學生看到了科學發展觀的實效性,活動凸顯了科學發展觀的實際特色。
(四)以不斷創新教與學進頭腦。科學發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需要通過不斷創新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扎實地進入學生頭腦。因此在途徑上要創新、形式上要創新、方法上也要創新。應多采用專題講授、案例教學、多媒體輔助、課堂討論、小品表演、主題演講、主題辯論等多種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科學發展觀進學生頭腦的實效性;學生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要率先垂范,首先學好、用好,用自己的行動感染身邊同學;網絡教學突出一個“新”,互聯網絡擁有海量信息,內容豐富,資料廣博,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且更新速度快、不受時空限制、選擇余地大等特點。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應注重運用好網絡課堂和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學校每門課程都可豎立一個示范標桿,人人均可更改,補充。開展網上學習,組織網上交流,舉辦網上論壇,拓寬理論學習的渠道和空間,增強科學發展觀教育的時代感、新鮮感。同時在抓校園網理論學習上下功夫,開辟理論學習陣地,擴大覆蓋面,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
(五)營造育人環境進頭腦。將科學發展觀烙在校園里,學校才能有更高的標準,更寬的視野,更新的理念營造更具競爭力的育人環境。應廣泛開展志愿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學習宣傳先進模范常態化,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可在校園醒目處設置警示語,:做到讓墻壁說活,讓花草育人。并充分利用校報、廣播、電視、網絡、櫥窗等輿論陣地,多舉行一些科學發展觀的歌舞劇創作與匯演、主題新曲的創作與傳唱、相關主題動漫設計與制作競賽、相關主題征文與演講、誦經典、講故事、傳箴言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同時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在校園建設中自我表現、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在潛移默化熏陶下,科學發展觀才會潤物細無聲的進入到學生的思想中了,這樣踐行科學發展觀也就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
總之,科學發展觀只有貫穿于各學科各門課中,注重理論聯系實際,融入學生日常生活,相互結合、互為作用,并在實踐中深化掌握,學生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變成自覺行為,才達到了理論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同步提高,真正進入學生頭腦,使思想理論課教學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