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但是傳統教育理念對中職英語教學的影響仍然很嚴重,不能達到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為適應學生自身發展、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需要,中職英語教學應在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改革
隨著中國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職業教育愈來愈受到重視,為了貫徹“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引領”的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方針,中職英語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自身發展、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培養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但是,目前的中職英語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主要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學生過分依賴教師和教材,被動接受知識,缺乏思考,教學效果較差。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需要在教學理念、內容、方法和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
1 轉變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理念
中職英語教學一直受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以致教師和學生都把考試看作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地,把考試通過率看作是英語教學質量的衡量尺度。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達到職業教育教學的目的,必須轉變這種錯誤的觀念和認識。首先,轉變教師地位,使教師從英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指導者和監督者。其次,轉變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將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第三,轉變英語教學內容重心,把教授語言知識為主轉變為以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為中心,實現學習語言的交際工具功能。第四,轉變英語教學的重點知識層面,傳統教學中以英語句子為講解的重點,現在要以語篇層面為主,因為語言的應用都是發生在特定的場景中,而語篇則涵蓋了場景描述。最后,轉變對語言應用的要求,由于受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傳統教學過分要求語言運用的精確性,而從語言的交際功能出發,則需要既重視語言應用的精確性,還需重視其流利性。
在轉變教學觀念和思想的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以及知識、能力與素質之間的關系。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對立與統一的關系,教師的教是促進學生發展的外部原因,學生的學制約著教師的教,同時也是自身發展的內部原因,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適應學生身心發展特征,確保教學有效性。知識、能力與素質三者之間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知識是能力與素質的形成基礎和發展動力,能力是知識與素質的外在表現,素質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反映,在英語教學中要確立知識為基礎、能力為目標和素質為核心的觀念,防止片面追求知識、忽視能力、空談素質等情況的發生,確保知識、能力與素質全面協調發展。
2 教授適合學生發展的英語內容
中國目前的中職英語教材版本眾多,以致教材選用比較混亂,并且大多數中職學校英語教學計劃課時量遠達不到教材的要求課時量,因此在教學中只能講授教材中的一部分內容。鑒于此種情況,在中職英語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調正和改革教學內容,根據教材各個單元內容,按照對學生的發展重要性,進行優先排序,在授課過程中增加基礎與專業結合的知識和文化背景知識,加強英語口語交際訓練,促進學生的英語能力發展。
基于教學內容的有效性,選取教材教授內容、增加知識和加強口語訓練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普遍興趣,注意與生活實際相聯系。選取教學內容必須考慮中職學生的認知層次和知識水平,確保內容深度和廣度具有科學性、系統性、邏輯性和實用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避免過深、過難或過易,生詞量要適中。興趣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教學內容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就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加強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發展。學生的生活實踐也是中職英語教學內容的重要來源,教師可根據教學目的和內容去開發和挖掘學生的資源,針對學生生活經驗、感受、喜好、知識等方面的情況,設計和設置教學內容與教學活動。
3 優化中職英語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學方法運用得當,教學目標就容易達到,反之,教學目標則很難實現。目前,制約中職英語教學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缺乏教學方法改革,英語課堂上多使用傳統教學模式,通常是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信息。為了實現中職英語教學目標,就必須優化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發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做準備。
根據中職教學特點,學生所學專業內容與未來職業崗位需求緊密相關,英語教學可以通過學生完成與崗位相關的項目和任務中進行。教師根據完成項目和任務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安排英語語言教學,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指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等方法完成任務,從而培養學生應用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語言與生活、工作息息相關,因此在英語課堂上可以模擬生活、工作中的場景進行教學,將課堂布置為餐廳、商店、醫院、郵局和銀行等場所,讓學生將英語學習和應用結合起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和網絡得到了普及,這為英語教學也提供了契機,教師可借助網絡平臺,布置教學任務,鼓勵學生通過網絡去搜集信息、甄選信息和組合信息,同時建立網絡學習小組,利用網絡相互交流、留言,通過這些方式能促進師生相互了解,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
4 構建合理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英語課程教學的一個重要步驟,合理的教學評價有助于教師準確地獲取教學反饋信息,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手段,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學生適時調整學習策略、改進學習方法和提高學習效率。目前中職英語教學評價主要為終結性評價,過多地關注學生對書本知識掌握的評價,通常以測試為主,缺乏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考察。多元智能理論認為,評價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英語教學評價需要多元化,否則就不能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做出真實的評價,也不利于有效地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對學生的英語學習評價應運用多種方式,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關注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同時也關心他們的身心和素質發展。
在實施教學評價時,要注意營造良好的評價環境,評價體現公平、公正,確保學生積極參與評價,教師做好良好的監督和協調工作,創造和諧、充滿生機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能力的發展,使他們對學習英語充滿信心。在多元化評價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評價的主體,而教師的評價能激勵學生的學習活動和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掌握一些評價的形式與方法。學生的評價可以分為自評和互評,自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互評是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學生在評價過程中通過反饋、分析,進行自我完善,進而獲得自主發展。在期末評價時,應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作業、測試和期末考試等方面的情況給予綜合評價,使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
總之,為了達到中職教育英語教學的目的,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選取適合學生需要的內容,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為將來踏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 李尚蓉. 促進中等職業教育的英語教學改革[ J] . 內江科技,2010(6).
[2] 王國鋒, 潘凌. 大學英語多元評估體系的構建[ J] . 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
[3] 程偉. 中等職業教育英語教學有效性探究[ J]. 職業技術教育,2013(5).
[4] 陳勛. 教材內容和生活實際中開發利用課內學習資源[ J]. 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簡介
許炎鋒( 1980- ) ,男,河南鄭州人,鄭州市衛生學校涉外教學部,講師,教育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