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琳
摘 要:目前,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我國堅持走社會主義建設的特色道路,那社會主義是什么?是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完善社會人群的幸福生活并同時吸收借鑒人類文明成果的社會主義,是取代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過程。自1982年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開始,我國一直在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那馬克思主義是否會落后?是我們關心的問題。下面可以一起了解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歷史。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主要是批判繼承德國古典文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英、法空想社會主義而創立的暫新的無產階級思想科學的體系,它涵蓋了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史和人類社會發展與自然界等諸多領域,內容極其豐富。是人類優秀文化物質的遺產。
馬克思主義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組成。在1948年2月出版的《共產黨宣言》時,第一次對無產階級思想做了表述,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883年3月馬克思逝世后,“馬克思主義”一詞才被作為無產階級思想體系的代表而逐步流行起來。
1 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組成部分: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唯物史觀。社會更好的發展,我們應當遵循馬克思主義哲學,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活動中,自覺的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相關原理。
2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
前身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主義最深刻最詳細的證明和運用。它闡明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支配物質資料的生產、交換、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產品分配的規律。
3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核心
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核心,那么,什么是科學社會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其前身就是空想社會主義。
4 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是人類思想史上的偉大革命。他第一次確立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指明了正確的道路。同時也為各個學科的發展提供了銳利的武器。
馬克思主義在一百多年來,不斷發展,指導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總結革命斗爭的歷史經驗,在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情況下不斷的完善馬克思主義。
5 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去幾年成績總結:“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在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就是與時俱進。從而體現在思想上的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5.1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將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建設的基本情況結合起來。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但是。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要中國化呢?因為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在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道路上出現了2種很大的態度,教條主義和實事求是。教條主義只注重結論,忽視了引出結論的具體歷史背景和過程,這樣,對于發展落后的中國,會給社會主義建設和革命帶來嚴重的后果。實事求是,理論科學目標明確用中國化以后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實踐,可以避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錯誤。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人民團結共同奮斗的思想基礎。
5.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日益結合的過程即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歷史不同的條件下,幾代領導人都在強調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堅持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發展和結果。實踐證明,在不斷的總結實踐經驗,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和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是中國革命取得成功的必要道路。同時也在實踐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由于開始對于社會認識的不足,是我黨在中國革命上走出了一些彎路,遵義會議以后,我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終于走上了正軌。
作為科學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所做的成果是
5.2.1 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毛澤東主要領導人在中國革命的建設中,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5.2.2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與發展
鄧小平主要領導人在總結國內外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功與挫敗的經驗教訓上,以清楚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性的問題,逐步闡述了社會主義發展的的基本型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5.2.3 創立了“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
江澤民主要領導人根據國內外形勢和黨的方位的變化趨勢,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么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深化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創立了“三個代表”的思想,進一步的推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
5.2.4 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
胡錦濤總書記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旗幟,全面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黨的建設的同時,推進理論創新,提出社會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等。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事業的新局面。
5.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構建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是中國經濟學的理論基礎。使得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更好的發展,不斷更新、創新。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更好的繼承發展下去。
中國經驗,是中國共產黨及政府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中國化的現代式道路,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踐基礎。是我國對現代發展的進步和認識。在認識中不斷實踐,使馬克思主義不斷的完善與更新。
6 總結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在認識中實踐。在實現馬克思主義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馬克思主義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發展,我們應該以科學性、創造性的態度去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勇于實踐、善于總結,來更好的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堅持推進創新,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實現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這是保證黨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的根本保證和理論武器。這個進程將不會間斷,它將隨著社會主義的發展而發展。
參考文獻
[1]葉宗玲.論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品質[J].保定學院學報,2010,3(25):125-127.
[2]秦宣.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要素[J].教學與研究,2009,8(20):77-79.
[3]劉友田.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幾點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0,9(15):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