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圣華 達勇
摘 要:要防范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最大限度的減小事故造成的損失和不良影響,高校就必須把校園安全工作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建立起完善的學生傷害事故預防機制和處理機制,為平安和諧校園建設保駕護航。
關鍵詞:學生傷害事故;預防;處理
(注:本文為防災科技學院2012年學生工作研究專項課題《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分析及對策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XZ2012B02)
當前,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頻發,不僅給學生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傷害和痛苦,而且直接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管理秩序,給學校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針對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特點,建立健全高校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與預防機制,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和高校的穩定,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一、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預防與處理的現狀與缺陷
近年來,高校學生傷害事故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如何有效的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以及在事故發生后如何妥善的處理,仍是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在實踐中,傷害事故發生后如果處理不當,會對學校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不可否認,由于學生傷害事故的不可預測性,極大的危害性,給其預防和處理過程帶來了難度。但總的來說,許多高校對學生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仍存在著許多本來可以避免的問題和缺陷。
1、對校園安全問題重視不夠,高校安全工作的建設并沒有伴隨著高校的快速發展而同步進行。在許多高校的治校理念中,沒有把校園安全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沒有樹立“校園安全無小事”的觀念,安全防范措施和建設不健全,甚至缺失。如許多高校都在擴建設新校區,配套設施沒有跟上,加之保衛部門疏于防范,常常導致不法傷害事件的發生。
2、對高校管理體制改革、校園網絡化、周邊環境商業化等所帶來的新問題,沒有建立起安全防范制度。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后勤的社會化推廣,校園周邊環境的商業化以及網絡時代的到來在給學生創造便利和福祉的同時,也直接使得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更加復雜,社會治安問題發生的幾率大大增加。高校在這一過程中,往往管理上落后于社會的發展,防范措施沒有及時建立,隨時可能引發傷害事故的發生。
3、對傷害事故的處理不當,處理機制沒有建立。傷害事故發生后,許多高校隱瞞不報、重案輕報,甚至進行掩飾、偽裝,尋找各種理由推卸自身責任。由于沒有健全的應對處理機制,一旦發生傷害事故,許多高校一味追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在面對受害學生家長的無理取鬧時,沒有對策,因為害怕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答應受害學生家長的各種無理要求,造成學校不必要的損失。
二、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預防機制的完善
要有效地防止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就必須堅持以“預防為主”為指導思想和重要原則,做到居安思危,警鐘長鳴。2002年教育部12號令發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鮮明的體現了這一思想,《辦法》的第一條就開宗明義地指出預防事故發生是制定本辦法的目的,總則部分共有 7 條,其中關于預防事故發生的條款就有 5 條。因此,針對頻發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該采取全面的預防措施,建立起完善的預防機制。
1、建立全面系統的校園安全教育體系,從根本上防范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要真正的將高校學生傷害事故防范于未然,從根本上說還是要加強教育,建立起涵蓋身體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宣傳教育在內校園安全教育體系,既要對學生加強這些方面的教育,也要對高校的管理人員和教師加強教育。要將各個方面的教育內容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系統里面,形成一個目標明確、計劃完整、措施到位的校園安全教育方案。只有全體師生從自身上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意識,具備了良好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素質,形成了正確的安全法制觀念,才能從根本上防范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2、建立規范嚴格的校園安全責任體系,從制度上防范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從現實看,許多高校的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正是由于制度不健全,安全責任不明確造成的。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園安全保障制度,落實校園安全工作管理責任制,對于防范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十分重要。高校首先要定期對涉及校園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進行清理和檢查,建立、健全各種安全規章制度,始終要做到有章可循、責任到位。其次,高校要建立并認真落實教育設施管理責任制,使學校的各類教育設施都有明確的管理責任主體和和保障安全的操作規程,要把學校各類教育設施安全管理工作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上來,突出重點部位的管理,形成安全責任制度,預防高校學生傷害事故,尤其是特大事故的發生。再次,高校要建立學生傷害事故隱患定期排查制度,結合各時期大學生安全工作的特點,對大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隱患進行分析排查,對于常發、易發環節要重點排查,從而做到對各種大學生傷害事故隱患及時排查發現,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3、建立切實可行的校園安全應急體系,從技術上防范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高校還應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和安全事故的工作預案,預防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預案要對組織領導、人員組成、生命財產救護、后勤物資保障、應急措施和重要信息的采集、發布等都做出詳細規定,要明確各有關部門職責,確保在傷害事故發生的最短時間內,各有關部門能迅速到位,各負其責,高效有序地處置學生傷害事故,將損失降低到最小范圍。同時,還要通過開展學習培訓和宣傳活動,讓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和全體師生都對應急預案有比較熟悉的了解,這樣不僅可以做到一旦發生傷害事故能夠將事態嚴重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圍,又能夠起到防范傷害事故發生的重要作用。
三、高校學生傷害事故處理機制的完善
在加強預防的同時,高校還應該建立健全學生傷害事故的快速處理機制,建立有相關部門組成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置領導小組,確保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能夠迅速有效的進行處理,將事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
1、快速啟動預案,及時有效應對
《辦法》第三條規定:“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處理。”第十五條進一步規定:“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及時救助受傷害學生,并應當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有條件的,應當采取緊急救援等方式救助。”因此,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要立即啟動預案,并于第一時間趕往現場指揮,迅速查明學生傷害事故的原因、性質、嚴重程度,依法搜集固定證據,及時采取干預和救治措施,各部門要協同努力,盡快妥善解決,防止事故進一步發展和再次發生,以期在最短的時間將危害降到最低點。
2、適時公布信息,如實進行報告
高校一旦發生學生傷害事故,要掌握學生傷害事故信息發布的主動權,適時對外發布正面信息,同時要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正面引導網絡輿情。根據《辦法》第十六條和第二十二條的規定,“發生學生傷害事故,情形嚴重的,學校應當及時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部門報告;屬于重大傷亡事故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事故處理結束,學校應當將事故處理結果書面報告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重大傷亡事故的處理結果,學校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向同級人民政府和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如果事故涉及刑事案件,高校還應當保護好現場及時向公安部門報案。
3、明確事故責任,依法妥善處理
在學生傷害事故的處理過程中必須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盡快查清事故原因,明確事故責任。《辦法》第二十六條明確規定:“學校對學生傷害事故負有責任的,根據責任大小,適當予以經濟賠償,但不承擔解決戶口、住房、就業等與救助受傷害學生、賠償相應經濟損失無直接關系的其他事項。”這就要求高校即不能逃避責任,也不能為了“息事寧人”,一味滿足受害學生家長的無理要求。受害學生與高校之間因傷害事故發生爭議,依據《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發生學生傷害事故,學校與受傷害學生或者學生家長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決;雙方自愿,可以書面請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門進行調解。成年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訴訟。” 這里注意,無論是協商、調解,還是訴訟,都要做到有理有據,過錯與責任相一致,靠證據來證明,靠事實來說話,靠法律下結論,要堅持依法處理原則。
同時,在事故處理過程中,高校還應堅持人文關懷和人道主義,對受傷害的學生要從生活和思想上給予關心和照顧,對于死亡學生的家長也要給予安慰,這樣也有利于通過協商解決有關問題。■
參考文獻
[1]瞿瑛.學校教育法律問題案例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
[2]沈月娣.和諧校園的法律保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陳光.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策略論[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4]王澤鑒.侵權行為法(第一冊)[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5]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律建設司.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釋義實用指南[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唐圣華(1982- ),男,河北邢臺人,防災科技學院地震科學系團總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達 勇(1973- )男,新疆人,防災科技學院地震科學系黨總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為地球物理學。
李一行(1982- ),女,遼寧丹東人,防災科技學院人文社科系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法制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