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瑜
摘 要:以分析幼兒與電視媒介之間的關系為起點,對幼兒娛教電視節目內容設計及娛教方法進行了研究,結合《蝦仔魔鈴叩》的開發過程,從娛教內容設計和娛教方法設計這兩部分提出了幼兒娛教電視節目的娛教策略。
關鍵詞:幼兒娛教;電視節目;娛教內容;娛教方法;娛教策略
幼兒電視節目不同于一般的新聞、經濟報道和其他類型節目,這些節目主要具有輿論宣傳或產品廣告動能,而幼兒電視節目由于面對的是特殊的受眾群體,其功能也就比較獨特和廣泛。大致說來有知識教育、人格教育、趣味娛樂、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維護兒童權益等五個方面??梢哉f這是一種知識和思想的滲透,這種滲透是在一種輕松活潑的環境下進行的。電視節目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即起到寓教于樂的作用,讓幼兒在玩中成長,玩中長智。這種融合了娛教思想的電視節目,稱之為娛教電視節目。
一、幼兒與電視媒介的關系研究
1.生物生態學的啟示
美國學者U·布朗芬布倫納創建的生物生態學理論認為,幼兒的發展受到與其有直接或間接聯系的生態環境的制約,這種生態環境是由若干個相互鑲嵌在一起的系統所組成的,這些系統表現為一系列的同心圓,由里到外分別為:微觀系統、中間系統、外層系統、宏觀系統和時代系統。其中微觀系統(家庭、幼兒園、擴大家庭、學校、社區及鄰居、宗教機構、醫療機構)和中間系統(微觀系統中的兩個實物之間的關系或聯系)對幼兒發展的影響最大。因此要重視從幼兒園與家庭和社區的相互關系中,來研究影響幼兒發展的因素,以優化幼兒成長的環境;要利用好外層系統,包括父母的工作場所、家庭生活條件、各種視聽媒體等,保證幼兒的發展,而且這些都會滲透到成人和幼兒的相互作用中去。
2.多元智能理論的啟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加德納指出在每個幼兒身上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9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存在智能。因此讓幼兒走出幼兒園,走出社區參與教育活動,參與電視節目的制作可以滿足幼兒的這些需要。要注意發掘社會的資源,特別是與幼兒密切相關的電視媒介,來擴大幼兒的視野,發展其智能強項,改進弱項,促進其心靈全面而充分地成長。
3.把握幼兒與電視媒介形態的獨特之處,制作適合幼兒的娛教電視節目
幼兒電視的媒介形態有著與其他媒介(包括成人電視媒介),
不同的獨特地方,應該明確幼兒與電視媒介的關系、幼兒在電視媒介中的角色位置。幼兒在觀看時間和觀看節目等方面,有著與成人不同的收視行為。施拉姆將幼兒的電視需要分為三類:第一點是娛樂需要,第二點是認知需要,第三點是交往需要?!段r仔魔鈴叩》正是從這三方面去滿足幼兒的需要,這樣能激發他們收看節目的動機??梢宰層^眾參與到電視節目的制作中,作為采訪對象,通過對自己拍攝的節目發表言論,提出更好的意見;或作為主持人直接參與節目的制作來突出節目的幼兒化。
二、幼兒娛教電視節目的內容設計策略
1.形成適合于幼兒的娛教電視節目風格
幼兒電視節目必須依據幼兒心理學、教育學、美學等方面的原理,使幼兒電視節目給孩子新穎的感受、奇妙的情趣、生動的形象、豐富的知識、愉悅的氣氛;能啟發幼兒的想象力和求知欲,培養幼兒積極向上的品德情操和民族自豪感;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發展規律和智力、理解力、接受程度等特點,形成自己的風格。開發《蝦仔魔鈴叩》時應使用明快的節奏和突出鮮明的時代性。為了適應幼兒跳躍式的思維,應控制電視節目的節奏,避免拖沓。另外,在設計內容的時候應盡量使其具有童真、童趣,避免成人化。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要貼近幼兒,反映幼兒的真實生活和他們獨特的生活情趣。
2.特色的娛教目標決定了娛教的內容
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范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還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劃分。各方面的內容都應發展幼兒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在教育過程中應依據幼兒已有的經驗和學習的興趣與特點,靈活、綜合地組織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內容,使幼兒獲得相對完整的經驗。
這就為在確定節目的預期效果和設計節目的內容方面提供了依據?!段r仔魔鈴叩》的節目應圍繞著以下要點展開: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育和機能的協調發展,增強體質,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發展幼兒正確應用感官和運用語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加對環境的認識,培養有益的興趣和動手能力,發展智力;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熱愛集體、熱愛勞動的情感;培養誠實、勇敢、好問、愛護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
3.為幼兒提供建立條件反射、獲取知識技能的條件
幼兒期,兒童的高級神經活動的基本過程是興奮和抑制機制都在不斷增強。興奮過程的加強表現為睡眠時間相對減少,條件反射容易形成,這就使幼兒有更多的時間去看、去聽、去接觸各種事物,從中獲得知識、增長才干。抑制過程的加強,使幼兒逐步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減少沖動,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優良的個性品質提供了條件。
條件反射的建立,說明幼兒具有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基礎,電
視作為幼兒最容易接觸的媒介,應該更多地為幼兒的發展提供具有針對性的節目。在《蝦仔魔鈴叩》節目中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建立條件反射、獲取知識技能的條件,從一開始的唱游節目,就選擇了具有適當難度的歌曲和舞蹈,以便電視機前的幼兒觀眾能夠跟著一起學習。之后的內容也考慮到了如何讓幼兒觀眾建立這種條件反射的機制,通過多次重復、多通道感光刺激,增加故事情節的吸引力、增加環境的氣氛來達到教學目的。
4.注意發展幼兒的言語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由于幼兒跟成人的交際活動增多,幼兒參加集體性游戲活動的增多,幼兒的第二信號系統有了很大的發展。這表現在:幼兒不僅可以通過直接感知來認識周圍的事物,而且能通過詞的描述、
講解來認識更多的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同時幼兒還能通過接受成人的言語來調節自己的行為。
在《蝦仔魔鈴叩》中可設置一些兒歌、童謠和滑稽的喜劇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開始關注周圍的世界,使其對外界環境形成好奇心,隨之吸收能力也會增強,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和對音樂的理解力。
三、幼兒娛教電視節目的娛教方法設計策略
1.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傳遞娛教內容
根據幼兒的心理發展狀態和思維特點,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活動操作法、暗示教學法和發現法。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法,才能達到更好的信息傳授效果。
如在《蝦仔魔鈴叩》中綜合運用音樂、圖畫等來創設或再現某一情景,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喚起其情感體驗?;蛘咴诠澞恐屑尤胫v述具體形象、幼兒熟知的事物,激發聯想,引導幼兒進行對照,啟迪其思維。通過電視節目中人物的榜樣作用,帶領幼兒一起動手,使幼兒在操作擺弄實物、材料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成為活動的主體。也可以給幼兒觀眾提出一些事實和問題,讓他們積極思考,獨立探究。
2.建立體驗學習環境,實現一種滲透式的學習
娛教是娛樂和教育結合的稱謂,也被稱為Edutainment,Techno-tainment,Edu-game等,是以尊重學習者當前的生活價值為基礎,通過創建、使用與管理恰當的技術過程和資源以促進學習者的生活體驗和樂趣與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論與實踐。
Edutainment最主要的形式是游戲公司推出的某種探究或模擬類的電子游戲,電視臺制作的“有教育意義的兒童電視節目”,機器人(寵物)玩具和類似“夏令營”或“兒童之家”。
運用娛教理論來指導電視節目的制作。如在《蝦仔魔鈴叩》中營造這種體驗學習的環境,以它作為支撐平臺,讓幼兒觀眾通過與電視節目的互動、主動參與和親身經歷達到情感體驗。在節目的設計中通過增加情境的吸引力和激發興趣,讓觀眾在逐漸進步的愉悅感中主動嘗試加入到節目的制作中,投入我們設計的情境。如在《科學小飛俠》的舞蹈中,可以讓觀眾感受科學,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以便日后形成一種科學方法和科學態度,這是一種體驗,一種對節目當中隱性內容的體驗。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幼兒在節目中展示他們的手工制作,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這是一種深層次的快樂,觀眾也可以跟著一起制作、一起體驗。
3.寓教于樂,一種思想塑造一種娛教的策略
娛教理論實質是一種寓教于樂思想。古希臘時期的柏拉圖學園,主要是為兒童在游戲中學習而設立的;我國的孔子也是一個寓教于樂思想的倡導者。而當代新的教育理念也認為教育應該是愉悅的,應該是解放人的。通過對中國期刊網數據庫的分析,目前對寓教于樂思想的研究可以分為三類:一為課堂游戲類,占的比例最大;二為計算機游戲類;三為電視節目類,僅占2.32%。
在《蝦仔魔鈴叩》的制作中,為了體現寓教于樂的思想,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隱性和顯性結合,娛樂和審美結合。有些知識直接通過主持人或者其他表演者表現出來,有些知識則可融入到談話、舞蹈或者短劇當中,讓這些知識在娛樂中被幼兒接受。
(2)強化人際傳播,實現精神互動。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互動,有內容上的情感互動、通信互動和直接參與的方式。
(3)平民化定位與參與性特征。通過電話參與、合作拍攝及觀眾自己制作節目的方式,來擴大觀眾的參與面,體現出平民化的定位與參與性。
因此幼兒娛教電視節目的娛教策略主要包括娛教內容設計和娛教方法設計這兩部分。通過生物生態學、多元智能的理論指導,對幼兒與電視媒介的關系進行分析;制作具有幼兒電視節目風格的、形成特色的娛教目標、能提供學習知識和技能條件的節目內容;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建立體驗學習環境,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舒平.兒童電視學[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05.
[2]周念麗,張春霞.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祝智庭,鄧鵬,孫蒞文.娛教技術:教育技術的新領地[J].中國電化教育,2005(5).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