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
摘 要:幼兒園是孩子聚集的場所,且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抵御疾病能力相對較弱,做好幼兒疾病的預防,改善年齡較小的孩子易傳染疾病的狀況,從疾病預防、習慣養成、消毒衛生、健康膳食等多方采取策略,進行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避免傳染病侵襲;規范細致消毒衛生;生活衛生習慣養成;豐富健康膳食
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經濟條件改善,但由于社會生活緊張、環境污染、社會不良行為等同時也構成了對人類健康的極大危害,也危害著幼兒健康,雖然寄生蟲病等原來常見傳染病發病率大大降低,但手足口病、水痘等傳染病發病率卻居高不下。幼兒園是孩子聚集的場所,且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來說,抵御疾病能力相對較弱,做好幼兒疾病的預防,改善年齡較小的孩子易傳染疾病的狀況,我們采取多方策略進行了探索和研究。
一、避免傳染病侵襲,為幼兒撐起身體健康的保護傘
1.嚴把三關,將傳染病扼殺在萌芽狀態
(1)把好入園晨檢關。晨檢嚴格做到“一摸二看三問四查”,判斷幼兒健康狀況,及時篩檢出患傳染病的幼兒。若發現有患傳染病的幼兒入園,立即進行隔離觀察,通知幼兒家長,所在班級進行消毒,防止病情擴散。對于一般小傷病者或服藥的,仔細詢問后做好登記,進行全日觀察,并給予細致照顧。對患兒服藥,喂藥時再次核對班級姓名,觀察幼兒情況,及時發現孩子病情、及時處理。由于病毒變異,出現癥狀不同,如本學期發現的幾例水痘都是非典型癥狀,頭部與四肢都沒有丘疹和皰疹,只是在軀干部(后背或胸口)有1~2個皰疹,因此常規的晨檢根本無法發現。為此,在晨檢時我們就增加了察看孩子的軀體,力求在第一時間就發現傳染源并在第一時間進行隔離。
(2)把好復課關。孩子在康復時依舊可能有傳染性,患兒隔離不徹底會又一次成為傳染源。所以一旦被確診為傳染病,我們嚴格把好復課關,如水痘的患兒做到隔3周,手口足病的患兒要隔離2周,并在隔離期滿后持有專業醫院的復課證明才能復課,同時在保健室建立該幼兒患病病例、復課證明等檔案材料。
2.查清傳染源,切斷疾病擴散傳染的途徑
(1)找清源頭。一旦發生傳染病例,找清源頭非常重要。日常工作誤區認為傳染源僅是患病幼兒,往往僅把隔離患兒工作做好,但這是不夠的。了解清楚患兒是怎么得傳染病的,查清傳染源,更能有效地控制傳染病的傳播,所以在發現傳染病例時,及時隔離患兒的同時,追溯孩子幾天來的活動地點、活動情況。
(2)切斷途徑。幼兒園中孩子交叉接觸的機會很多,有共同接觸的物品、共同接觸的人都有可能成為交叉感染的途徑。在傳染病高發期,雖不可避免有傳染病例(包括疑似病例)發生,但我們在強化消毒過程中全面細致,并做到幼兒使用一次物品消毒一次,徹底消除可能存在的病毒;共同接觸人員、老師、保育員進班更換衣服,在接觸孩子時必須先洗手;幼兒自身洗手更規范、有效地切斷交叉傳染的途徑。
二、豐富健康膳食,為幼兒抵御疾病打下基石
現在兒童營養條件明顯提高,但兒童食品營養結構卻不一定合理,食品過分精細,再加上飲食習慣不良,導致幼兒身體得不到真正健康的發展。均衡營養,掌握正確的飲食方法、養成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強健身體,為幼兒抵御疾病打下基石。
1.合理食譜、均衡營養
每周制定食譜必須合乎幼兒營養需要,滿足迅速生長發育時期所必需的一切物質。幼兒園在制定食譜過程中,各種營養素之間遵循正確的比例: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分別占30%、50%~60%,動物脂肪占總脂肪50%,動物蛋白加豆類占總蛋白50%。每餐中谷類70~100克、動物類50~60克、豆制品15克、蔬菜100~125克、奶制品150mL。注意每餐熱量分配:如午餐基本占35%。注意做到米面搭配、葷素搭配、粗細搭配、甜咸搭配、干稀搭配。
2.重視體驗,親近食物
重視幼兒感受和體驗,避免空洞說教。幼兒園常常對幼兒進行營養教育,但有時忽視幼兒認知特點,有的幼兒認為綠色才是蔬菜、成人認為多吃水果、少吃蔬菜不要緊觀點常影響孩子,而造成幼兒對營養認識偏差。根據幼兒情況,有的放矢進行教育,同時增加讓幼兒對各種食品感受和體驗。
3.多樣方法,培養習慣
掌握堅持和妥協分寸,始終如一培養幼兒飲食習慣。生活中過多的零食、成人不正確的“食品獎勵”,也是形成幼兒挑食、偏食的一個重要原因。對于培養幼兒飲食習慣,要善于掌握分寸,如對于已準備好的午餐,孩子提出不感興趣,要更換,成人要鄭重告訴他今天不行,下次爭取。對于偏食嚴重幼兒,個別家長常常以你吃掉這樣食品,獎勵平時不準吃的另外食品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這不利于培養幼兒正常的飲食習慣。我們在幼兒園中還運用集體影響進行教育,效果非常好;在家中家長榜樣的作用更不可缺少,對于飲食有進步的幼兒及時表揚、肯定,并堅持不懈、始終如一地培養幼兒飲食習慣,孩子的偏食、挑食現象會得到改善。
讓我們一起行動,使孩子遠離疾病,強健身體,擁有健康!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寶帶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