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芳
陜西省鎮安縣位于秦嶺南麓,是國家貧困縣。上世紀80年代,鎮安教育質量一直不高。與其他貧困縣一樣,專業師資匱乏、特別是骨干專業師資匱乏,一直是制約當地教育事業發展的因素。面對當地教育發展滯后的現狀,鎮安教育工作者清醒地認識到:在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專業化的師資隊伍不能僅靠分配和引進,而要靠創新的方式與思路來培養。
鎮安縣通過多種途徑、采取多種舉措培養專業師資,打造學科骨干教師隊伍體系,舉辦能手賽活動就是其中的重要而有效的舉措之一。鎮安縣舉辦教學能手賽已堅持了二十多年。我們在活動中總結經驗,在活動中創新活動形式,形成了相對合理、有效的縣域教學能手賽形式。以下是我們對縣域能手賽形式的總結與思考:
一、縣域教學能手賽功能的定位
對縣域的教學能手專業賽事的功能定位,直接決定著對活動形式的選擇。如果我們僅僅把縣域教學能手賽活動的功能定位為選拔學科骨干教師,那么我們只需考慮活動的公平與公正;如果我們把縣域能手賽活動定位為選拔與培養學科骨干教師,那么我們在考慮活動的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還要考慮參賽選手的參與度。
基于以上考慮,我們把縣域教學能手賽活動的功能定位為選拔與培養學科骨干教師,活動形式必須為活動目的而服務。
二、鎮安縣能手賽形式的演進
(一)單純比賽
2005年以前,鎮安縣教學能手賽與其他專業比賽一樣,以課堂教學單項比賽為主,比賽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下舉行,由評委賦分,參賽選手不得聽評其他參賽選手的參賽課。這種比賽形式的最大優勢在于它的公平、公正。然而,它的最大缺點是參賽老師參與度太低,除了準備自己的參賽課后無所事事,在參賽的一周時間內,沒有與其他參賽選手切磋互動,沒有與評委的互動交流,不能準確掌握自己的得失,失去了學習、成長的機會。不僅參賽選手抱怨自己沒有收獲,而且選手所在學校領導也抱怨選手參賽后沒有任何進步。大家都呼吁必須改革這種單純的教學能手賽形式。
(二)賽訓一體
2004年秋,鎮安縣中小學啟動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踐行新課程理念,對教學能手賽的形式進行了認真的反思總結、調研分析,經過反復醞釀,于2005年對新課程教學能手大賽形式進行了改革,至今已形成了比較成型的賽訓一體形式。
(1)活動流程
選手抽簽——評委評選選手學期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選手備課——課堂教學比賽(評委與參賽選手現場聽課賦分)——教育理論演講、說課評課與教育敘事演講(評委與參賽選手共同賦分)——培訓交流(評委專業指導、答疑,參賽選手質疑交流)。
(2)比賽內容:學期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課堂教學,說課評課與教育敘事演講。
(3)賦分標準及分值。(課堂教學100分,教學反思10分,教育敘事與評課20分,教學設計10分,教育理論演講20分)。現列舉鎮安縣課堂教學評價表如下:
評價項目及賦分:
A.教學目標(8分)——符合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6分):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包括三維目標的諸方面;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相適應,關注學生的差異。可操作的程度(2分):教學目標明確、具體。
B.學習條件(11分)——學習環境的創設(2分):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學習資源的處理(9分):學習內容的選擇和處理科學;學習活動所需要的相關材料充足;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
C.學習活動的指導與調控(21分)——學習指導的范圍和有效度(15分):為每個學生提供平等參與的機會;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根據學習方式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及時采用積極、多樣的評價方式;教師的語言準確,有激勵性和啟發性。教學過程調控的有效度(6分):根據反饋信息對教學進程、難度進行適當調整;合理處理臨時出現的各種情況。
D.學生活動(22分)——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4分):對問題情境的關注;參與活動積極主動。學生參與活動的廣度(9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人數較多;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方式多樣;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充分。學生參與活動的深度(9分):能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或能發表個人見解;能按要求正確操作;能夠傾聽、協作、分享。
E.課堂氣氛(16分)——課堂氣氛的寬松程度(12分):學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學生的討論和回答問題得到鼓勵;學生的質疑得到鼓勵;學習進程張弛有度。課堂氣氛的融洽程度(4分):課堂氣氛活躍、有序;師生、生生交流平等、積極。
F.教學效果(12分)——目標達成度(6分):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多數學生能完成學習任務;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解決問題的靈活性(2分):有些學生能靈活解決教學任務中的問題。教師和學生的精神狀態(4分):教師情緒飽滿、熱情;學生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愉悅,有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G.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5分)——切合教學實際,恰當、適時,操作熟練。
H.教學特色(5分)。
值得說明的是:各項賦分評委賦分分值占70%,參賽選手賦分分值占30%。
三、新形勢下,縣域教學能手賽形式的思考
2011年,陜西省商洛市恢復了教學能手賽,其顯著特點是“裸賽”,活動流程是“選手抽簽——密閉環境下的90分鐘備課、寫說課稿、制作教具與課件——選手課前說課、答辯及密閉上課”。這種形式對縣域教學能手賽是一種沖擊。是循規蹈矩地套用省市教學能手賽形式,還是再沿用賽訓一體形式,成了以后縣域教學能手賽有效創新的討論的焦點話題。
我們認為,賽訓結合、學訓結合與民主參與是我縣教學能手賽的特色與成功的基石,也是縣域教學能手賽應該固守的底線。今后,我們將繼續堅持賽訓一體的教學能手大賽形式,在比賽流程與內容等方面做出以下改革:
1.活動流程:
參賽選手抽簽——選手分學段在密閉環境中備指定內容課(非參賽課內容)——選手備參賽內容課,評委給選手教學設計賦分——課堂教學(評委與全體選手聽課共同賦分)——選手說課答辯(評委質疑,評委與全體選手共同賦分)——賽后培訓交流(評委點評輔導,選手質疑交流)。
2.參賽內容:密閉環境中的限時進行教學設計,課堂教學展示,說課答辯。
3.賦分權重: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公正,評委的賦分分值占60%,選手賦分分值占40%。
不過我們也發現賽訓一體這種形式存在的一個顯著弊端是:課堂教學比賽的相對不公平。因為是不同學段的教師同備、上一節課,抽簽靠后的教師就有充足的時間備課、在聽課中借鑒提高,這對先上本節課的教師相對不公平。但總體說來,賽訓一體形式對于縣域教師的成長來說利大于弊,取得了選拔骨干教師與培訓提高骨干教師的雙重效果。很多參賽教師認同我們這種能手大賽形式,認為它賽過任何一種培訓與競賽,對自己的專業發展非常有利。當然對于它存在的弊端,我們會想辦法予以改革創新,使其更符合縣域實際。
注: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貧困縣與VSO合作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行動研究”(課題編號:FFB108124)課題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 陜西省商洛市鎮安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