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剛
摘 要:已歷時十余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什么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如何與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有效對接?范縣中小學教研室努力打破原有的思維和模式,在多元課程管理理論基礎上創新提出和開展了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從管理、課程雙角度切入課改,把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教師發展和學生管理等多個層面納入學校教育教研之中,為提升學校各項管理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促進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和學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保障,有力促進了區域大批特色學校的創辦,推動了區域教育的發展,提升了區域整體辦學水平。
關鍵詞:多元課程教研;多元課程管理;方法;價值
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是河南省范縣中小學教研室在近年來創新開展的小學聯片教研、初中定時教研、初中教研組長共同體教研活動和別具特色的結對幫扶、教研社團等典型做法在取得明顯成效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和拓展性研究,它有別于傳統單純的課堂教學研究,從管理、課程雙角度切入課改,強調學科課程和非學科課程并重、教學研究和學校管理研究并重,是一種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化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研究。
一、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的背景
已歷時十余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什么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將如何與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有效對接?打破原有的思維,打破原有的模式,用新的思維、新的模式,去探索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之路,才能真正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歷史使命。《教育時報》縣域教育局長行動聯盟課題組針對河南省義務教育階段的實際,探索和總結出了“多元課程管理”理論。
多元課程管理有三個中心詞——多元、課程、管理。多元指的是知識傳授的多元、智能建構的多元、生活技能的多元、實踐創新的多元,另類而言,還是課程、課堂、管理、目標、方法、評價等項的多元。課程在這里指的是“學校教育活動中可操作、可控制的教學內容”,可分為顯性課程、隱性課程,也可分為基礎性課程、發展性課程、實踐性課程、拓展性課程,還可分為學科課程、非學科課程等。課程實施要從忠實取向、相互調適取向走向創生取向。盡量避免理想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經驗課程之間的能級落差。管理在這里已拓展到三級管理:對上級、平級、下屬的管理;多元課程管理“不僅僅限于課程內容如何,而且意味著推進課程內容的計劃、編制、實施、展開、評價這一過程中所進行的種種組織、運營上的條件創造。”傳統的學科課程講授只是課程管理的一個子系統。
多元課程管理是以縣域整體實施為突破口,在已調整到位的、合理的課程時空和創立有效的課程活動平臺的基礎上,從管理者切入,轉變教師的觀念和提升教師的素養,一攬子解決教學中存在的七大軟件問題。它的基本思路是教育理念的引領、教學制度的規范、教師專業的提升、教研項目的拉動、網狀結點聯動和整體和諧推進。
因而范縣中小學教研室在多元課程管理理論基礎上創新提出和開展了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以前的教研活動只是注重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提高,而多元課程教研活動把管理加了進去,包括校園文化的管理、教師的管理、學生的管理等等。以前我們是向教研要質量、要效益,現在我們是向教研和管理要質量、要效益。它為教師專業化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徑,為學校特色建設指明了新走向。用范縣教育局黃守月局長的話:“開展多元課程教研活動定將促進中小學校的各項工作齊頭并進,相輔相成,百“花”齊放,促進全縣教育教學質量大幅提升,為真正辦好讓群眾滿意的教育增添無窮動力。”
二、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法
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應堅持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校本教研為手段,以學校實情為依據,以教師專業化成長為根本,采用深入調研、穩步推進的辦法,努力提高縣域中小學教學管理能力和教科研質量。
范縣中小學教研室倡導全縣中小學牢固樹立“一校一品一特色”的創建目標,確立以“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社會的發展。堅持借鑒外地經驗,聯系本校實際,創新工作思路,從學校管理、課堂教學、教師發展和學生管理等多種教研層面中,主要內容涵蓋高效課堂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學校安全與法制教育、大課間活動、關愛留守學生、經典詩文誦讀、校長提高工程、班主任培訓、教師團隊建設、教研組建設、家長學校建設等,精選1~2項教研課題進行重點突破研究。作為課題的主要領導和負責單位,范縣中小學教研室切實發揮研究的主導引領作用,周密組織,大力實施,要求各鄉(鎮)、各學校針對所選課題,每周組織開展一次專題研究活動。每兩周教研室組織一次由中心校、初中和縣直學校校長或主任參加的專題會議。通過舉辦講座、研討會、經驗交流會、現場會等形式,交流經驗,推進工作,力爭取得顯著成效,并將研究課題逐步轉化為辦學成果,創出本校特色,從而在全縣中小學形成精彩紛呈的辦學局面。
三、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的重大意義及價值
1.開展多元課程教研活動,是創辦特色學校、提高縣域中小學整體辦學水平的需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出名師,育英才。在縣域中小學開展多元課程教研活動,創辦一大批特色學校,既是貫徹落實《綱要》的迫切要求,更是提升我縣整體辦學水平、辦好讓群眾滿意教育的急切需要、當務之急,勢在必行。
2.開展多元課程教研活動,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需要
素質教育是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質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而不是單純應付考試,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新形勢下,全縣各學校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管理理念,突破傳統的狹隘的課程觀念,既要繼續抓好課堂教學研究,又要抓好對非學科課程的管理,扎實開展好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真正實現向素質教育轉軌。
3.開展多元課程教研活動,是辦好讓群眾滿意的教育的需要
教育是民生,要努力辦好讓社會認可、讓領導放心、讓群眾滿意的教育,就需要多層面、多元化、全身心、全方位地做好教育工作。由于受傳統體制、評價、應試等因素的影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常常會過多地偏重于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的思想品質、養成教育、心理素養、潛能開發、多方面能力的培養等抓得不夠緊、不夠牢、不夠實。因而學校費心費力培養出的人才,往往難以很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也難以真正讓社會放心,讓群眾滿意。
針對上述現狀,開展多元課程教研活動就要對“癥”下藥,解決問題,促進發展,改進教育管理模式,激發辦學活力,提高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提升群眾對教育工作的滿意度。
因而,范縣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不但豐富了校本教研的內涵,而且將扭轉學校重學科課程輕非學科課程、重教學研究輕管理研究的局面,為提升學校各項管理能力、真正實現素質教育、促進校本特色課程的開發和學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和實踐保障,有力促進了區域大批特色學校的創辦,推動了區域教育的發展,提升了區域整體辦學水平。
注:本文系2011年河南省教育規劃重點課題《多元課程教研活動研究》(課題批準號:【2011】—JKGHBB—0747)的部分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欣.何謂“多元課程管理”.教育時報,2011(3068).
[2]王占偉,黃杰.教改豫劇如何唱響全國:豫派教育思想暨“多元課程管理”專家論證會觀點摘要.教育時報,2011(3088).
[3]周衛.區域推進校本教研制度建設:“以校為本教研制度建設研討會”綜述.教育發展研究,2004(2).
[4]裴娣娜.多元文化與基礎教育課程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教育發展研究,2002(4).
[5]吳剛平,劉良華.校本教學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09-01.
(作者單位 河南省范縣中小學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