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思想傾向:喜歡歷史,但不喜歡上歷史課。在他們眼中,歷史課總是與枯燥、迂腐、呆板等貶義詞聯系在一起。這實在是讓身為中學歷史教師的我們感到難堪。暢銷書籍《明朝那些事兒》作者當年明月(本名石悅)曾經說:“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是的,歷史原本精彩、生動,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引人入勝的故事、跌宕起伏的情節、各形各色的人物!寫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在課堂上講歷史,也可以講得很好聽,可以講得比其他任何一門學科更精彩!因此,我們歷史老師應充分發揮歷史學科的優勢,把歷史講好講“活”。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好課?學術界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有兩點是必須有的:一是學生愛聽;二是學生聽了之后,有收獲。怎樣才能做到這兩點?我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覺得在歷史課堂上講點時事,會有很好的效果與收獲。
【案例一】
時間:2009年12月
時事內容:中國在新疆處死一名英國毒販
課堂實錄:
師:今天上午,中國依法對一名叫阿克毛的英國毒販執行死刑。按照中國法律,攜帶50克以上的海洛因就可判處死刑,但這個阿克毛攜帶了不止50克,而是整整8斤!毒品簡直當白菜賣,足可以砍40次頭。(學生笑)英國政府曾多次就此事與中國政府交涉,希望能從輕處理,英國一些報紙措詞很尖銳,叫囂要報復中國,但這并不能改變中國法院的依法判決。同學們想一想,如果阿克毛是在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后到中國販毒的話,會是同樣的
下場嗎?
學生甲:不會。因為當時是在腐朽的清政府統治之下,允許英國人販賣毒品。按當時的法律,阿克毛沒有犯法。
學生乙:即使是犯法,也不會被判處死刑,因為《南京條約》附件中規定了英國有領事裁判權。英國人在中國犯法,如何定罪,必須由英國領事裁決。由英國裁決,肯定是由英國人說了算。
師:這種反差說明了什么?
生: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師:哎,我們只能為阿克毛感到惋惜了,阿克毛,你真是“生不逢時”啊!(學生笑)
【案例二】
時間:2010年1月
時事內容:中國一艘貨輪“德新海號”被索馬里海盜劫持長達兩個多月,經多方努力,近日,船員被安全解救回國。
課堂實錄:
師:最近發生的一則新聞,就是被索馬里海盜武裝綁架的25名船員安全回到祖國,與家人團圓。他們及他們的家人從去年10月19日起度過了70多個不眠之夜。這件事也令國人揪心。解決海盜綁架事件是很棘手的。因為,武力解救吧,弄不好,海盜們會撕票;談判時若達不到他們的要求,他們也會撕票。那是怎么解救出來的呢?海盜們大發慈悲?別指望,不可能!(學生笑)海盜們要錢不要命,不給錢是不行的。據報道,是動用直升機扔了400萬美元給他們。注意是美元,不是人民幣,海盜是不收人民幣的。(學生笑)不管怎么樣,救人是最重要的,體現了中國政府“以人為本”的理念。按理說,海盜是個高風險的職業,愿意從事這職業的人不會很多,但現在索馬里卻盛產海盜。(學生笑)這又是為什么?
學生甲:可以獲取巨額贖金。
學生乙:索馬里內戰頻繁,人民生活困苦,所以鋌而走險。
學生丙:國際上沒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機制去共同打擊海盜,
保障海上運輸安全。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有道理。索馬里留給我們的是傷心的回憶。在古代,是不是也有傷心的回憶呢?我們中國人又是怎樣對待索馬里人的?
學生甲:據課本記載,東非索馬里使者在唐太宗時來到中國,受到很好地接待。
學生乙:明朝派鄭和下西洋,曾到達過非洲索馬里。鄭和船隊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處、共享太平的準則,沒有殖民掠奪,也受到了索馬里人民的歡迎。
師: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歷史上中非之間自唐以來友好來往頻繁,擁有傳統而珍貴的友誼,索馬里海盜事件也決不會影響中非關系的主流。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講時事并不是單純講完時事就了事,而是通過講述發生在現實社會中的事來引起學生的關注與興趣,之后,通過時事創設歷史情境,來帶出與歷史相關的問題,通過巧妙地設問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掌握歷史相關知識,這才是真正的目的所在。
通過我們在歷史課堂上對時事的講述及歷史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地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會讓學生認為,歷史并不遙遠啊,歷史就存在于現實社會中,歷史就在我們身邊,歷史與現實并沒有割裂。況且,現在的高考從不回避熱點,有什么理由讓歷史老師去回避時事、回避熱點呢?
因此,我想說:“中學歷史教學不妨講點時事!”
作者簡介:鄧學紅:江西省教育學會歷史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江西省骨干教師,江西省學科帶頭人。
(作者單位 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