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斌英
摘 要:聆聽能力是重要的學習習慣之一,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聆聽——聆聽老師的講課、聆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因此,學生的聆聽能力顯得非常重要,值得教師關注與重視。
關鍵詞:歷史課堂;聆聽能力;藝術培養
在聽課中,我非常欣賞有些班級的學生能夠展開生生互動,
對于其他同學的發言也能做到合理點評,這種學習才是真正的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于是我琢磨著,這樣的積極學習,肯定離不開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學會聆聽是重要的學習習慣之一,也是學生綜合素養的體現。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聆聽——聆聽老師的講課、聆聽同學的發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課堂活動有效地進行。那么,教師如何來讓學生學會聆聽呢?
一、聆聽在明確的目標中生成
“注意力是知識的窗戶,沒有它,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這是一位著名學者的經驗之談,它形象地說明: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學業上有所成就、科學上有所建樹的重要條件。如果想要學生學會聆聽,我們就必須不斷地刺激學生的注意點。
1.讓學生“耳聰”
“耳聰”就是讓學生能聽得進、記得住,學會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和同伴的發言。在課堂上我們注意到這種情況:當有學生在回答問題時,有些學生卻在干別的事情,他們認為這已不關他的事了。這時老師應給這些學生明確“聽”的目標,可以讓他們復述老師的講解和同伴的發言,也可以進行聽與寫的練習等。在“聽”中讓他們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記憶能力。
2.讓學生“會神”
“會神”就是讓學生能聽懂。學生若只因聽而聽,沒有動腦加以思考,就不能領悟其含義,這樣的“聽”等于沒聽。教師可以這樣訓練學生學會“會神”:在課上經常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說一說同伴的發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錯誤的地方、應該做哪些調整,你還有什么更好的想法等等。讓他們在聆聽同伴的發言中進行自主思考、總結歸納,使他們能對課文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做到“會神”、“會意”。
二、聆聽在實際的行為中細化
1.聽在細節中引導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認真聽,可到底怎樣才算認真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我告訴學生,“聽”是有樣子的:比如有同學發言時,你應該頭部微側,雙眼注視發言人,聽時要有表情:眼睛睜得大大的,把耳朵豎起來。如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想法一致,則以微微點頭表示認同;如有不同,等同學把話說完再舉手。更重要的是聽時要有反應,對他人的發言是認同還是質疑,一定得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2.聽在示范中習得
為了讓學生學會聆聽,老師的言傳身教也非常重要。優秀的老師無一例外都是耐心的聆聽者,當學生在發言時,老師首先應帶頭專心聆聽,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決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輕易打斷他,或做其他事。教師的“聆聽”一方面有助于及時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調整自己的教學;另一方面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這樣,既達到了師生互相交流的目的,又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聆聽氛圍。
3.聽在活動中強化
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他人對問題的不同看法,
有利于擺脫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傾向。在展開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先讓學生單獨思考再進行交流,匯總時發言代表要說出他們組的各種想法和自己的歸納總結,這樣要求后,學生必定會提高聽、記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會養成“聆聽”的習慣。在活動中學生只有學會聆聽,才能進行合作,才能博采眾長,同時還能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
4.聆聽在評價中鞏固
要充分發揮評價在培養聆聽習慣和能力方面的反饋、激勵和促進作用。對學生而言,無論是教師的評價,還是學生的互評,他們都渴望得到認可,獲得成功感,因此,評價應以激勵為主。我把“不求一下成功,但求點滴進步”作為聆聽評價的宗旨。在課堂上,只要學生能在聽取別人發言的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我就立刻及時表揚,激發學生“聽”的興趣。我經常這樣表揚:“××聽得真認真,他一下子發現了這么多的問題”“××聽得真仔細,連用字不當之處他都他發現了!”“××聽出了弦外之音,真不一般啊!”等簡短幾句話,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這樣,學生就會更加注意聆聽,有助于養成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
三、聆聽在優美的語言環境中融入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為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聆聽習慣,老師就需要給學生創設優美的語言環境,讓他們走進書本,走進語言,用情去聆聽。老師講述時要節奏清晰、聲情并茂,要有恰到好處的情調,讓學生聽了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不時地讓學生的情感隨著老師的精彩講述而產生共鳴。如:在《紅軍不怕遠征難》中,一開始我就播放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的詩詞朗誦配合著紅軍在長征過程中的圖片,直接讓學生走進長征,從而產生問題:為什么在那個時期我們的紅軍戰士要走上長征之路呢?長征途中到底有哪些艱難險阻?我們從中學到了什么精神?這一情境設計,具有強烈的感染力,讓學生一開始就產生了強烈的學習愿望,并感受到歷史課堂的魅力。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養成“認真聆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保證。所以,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聆聽習慣。同時還要堅持,堅持到每一個細節,堅持到每一堂課。只要教師不斷地訓練,讓學生學會“聆聽”,學生才能擁有“聆聽”的能力,學生才能真正掌握“聆聽”這把金鑰匙!
(作者單位 江蘇省江陰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