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繼明
摘 要:高考完形填空題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題型。該題分值高、難度大、區分度強,是考生在分數上最易拉開檔次的題。它既考查了考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又考查了考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要求考生具備扎實的語言知識(如詞匯、句型、習慣用法和相關語法),具備一定的閱讀和理解能力以及綜合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
關鍵詞:完形填空;命題特點;解題思路;解題技巧
一、完形填空題命題特點
高考完形填空是在一篇250~300詞之間的短文中挖空20個。首句一般不設空,且空格設置以“不損害文章整體理解”為原則。選項大多是一個單詞,以實詞為主。2012年全國卷新課標完形填空20空中有18個測試的是考生對實詞(其中動詞5個,形容詞/副詞5個,名詞8個)、慣用法、搭配、常識、邏輯推理的掌握情況。注重考查考生運用語言的能力,突出語境的作用,促使考生答題時從意義入手,不鼓勵死記硬背語法規則;著重考查考生對語義、語境、語篇的深層次理解,并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的基礎上,正確理解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內在聯系。在全面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依靠上下文提供的各種信息選出最佳答案。分析歷年高考完形填空短文,其題材由單一向多樣化發展,以情節生動的故事性記敘文為主。有時也有說明文、議論文或夾敘夾議的短文。
二、完形填空題解題思路與技巧
從解題技巧的角度而言,學生應把握三方面:抓住主旨、透析文意、理清邏輯。在具體做題過程中,則要把其與完形填空解題三部曲:“通讀、精讀、復讀”有機結合。下面筆者針對學生做題常見的一些失誤,具體介紹一下我在輔導中是如何對學生進行解題技巧指導的。
1.消除學生不良的應試心理
有些考生對長篇幅的完形填空題產生厭倦、畏懼心理;有的考生遇到自己不認識的詞語或是較長的句子就有畏難情緒,信心不足,因而做題時不能以積極的心態去閱讀、預測、推理和判斷。心態平和、沉著冷靜是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不可急躁、隨意。
2.學生做此題缺少正確的方法
大多數學生都為了省時間第一遍就下筆答題。結果由于沒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沒能理清文章各層次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顧此失彼,這叫先快后慢。因此,在進行選擇之前應先快速通讀全文,獲得對文章的大致了解,形成對試題的宏觀認識。在宏觀認識過程中,聯想自己已有的與主題思想相關的常識,判斷文章的背景,體會作者的意圖,作為進一步猜測細節內容的依據,切忌見空就填的做題方法。
3.抓文章的主旨大意
許多學生做此題抓不住文章的主旨大意,對文章缺乏整體理解。這是因為他們往往忽視文章首尾句的信息,不能以此為中心展開一些推理和判斷,并有可能導致理解上的偏差。針對這一失誤,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首尾句信息來判斷文章大意。首句往往是全文的關鍵句,它常常用來交代背景,包含了對解題有用的信息,尾句常常與首句呼應,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局。
4.忽視上下文的信息提示
有些考生在做題時忽視上下文的信息提示,單純從詞匯辨析或語法角度考慮,對文章分析不透徹,就行論行,就段論段。對此,一定要細讀試題,上下求索,前呼后應,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5.母語的干擾和思維的定勢對學生的影響也很大
有的考生往往因受其影響,不能從英漢兩種語言的差異角度去考慮問題,以至于不能準確把握詞句在特定語境下的深層含義。因此,教師應在訓練中指導學生利用語境和詞義推斷答案。
6.學生還應從推理以及常識等認知角度來考慮答題
高中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生活常識,具備了一定的判斷能力。做題時要積極地調動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和生活常識,巧妙地加以運用,才會簡化復雜的分析與判斷過程,節省時間,順利選出正確答案。
7.有些學生往往忽略了解題的最后步驟,沒有重讀全文,檢查修改,答題中的一些明顯錯誤沒法得以糾正
填空完成后,檢查一下文章的內容是否比以前更明確,如有模糊的地方就要認真檢查和糾正錯誤。檢查過程中對所填詞進行推敲,看是否有語法錯誤,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與文章的上下文連貫等。有時一個不會做的題目,事后一檢查發現答案就在文章的某個地方,因此,這一步驟也是至關重要的。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呼
舒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