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拉成
摘 要:結合中學生身心發展特征和教材本身枯燥的特點,采用多種練習內容和方法,致力于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是學生全面認識和了解耐久跑的意義和作用,在愉快寬松的探究過程中掌握耐久跑技術。
關鍵詞:耐久跑;恐懼;途中跑;呼吸節奏;有氧代謝;極點;第二次呼吸
凡是從事體育教學的人皆有同感。一提起耐久跑教學,總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幾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中,學生體質沒有明顯的提高,有些素質卻在下降,尤其是耐力素質下降的幅度更大。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生、體育教育工作者們。
為了改變學生耐力素質下降的狀態,許多體育工作者和體育教師想了許多的辦法:在耐久跑的教學中增加趣味性的活動,有
的提出按能力分組教學,有的采用打單元(多課時)連續的教學安排,總之,其目的都是使學生們的耐久跑成績達到教學大綱規定的標準。然而,我們在耐久跑教學及考核的時間中,卻常??吹皆S多學生跑至終點或在途中就支持不住了,臉色蒼白,有的倒在地上,有的嘔吐等等。40%~70%的學生出現難以忍受的不同癥狀,盡管如此,仍有許多的學生達不到幾個標準。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和訓練積累,談些個人看法。
一、設置耐久跑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跑是中學體育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在教學中要以途中跑為重點,教好各項基本技術。耐久跑是既要跑出一定的速度,又要跑得持久,運動量較大,以有氧代謝(有氧代謝即有機體在氧供應充足的情況下,進行較長時間的運動)為主的跑,掌握途中的跑技術和節奏是耐力跑的重點(練習耐久跑時為了保證身體對氧氣的需求,呼吸必須有相應的頻率和深度,用鼻和半張開的口同時呼吸。一般采用跑二步或跑三步一呼氣,跑二步或三步一收氣的方法)。
耐久跑是國內外評價心血管系統機能水平最簡便的方法之一,心血管機能水平高的人,在跑相同距離時所用的時間相對要少。因此,如果你的心血管系統機能較強,就能在耐力測試中取得好成績。假如你用了百分之百的“力量”還不能取得理想成績,說明你的心血管系統的機能欠佳,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通過循序漸進的有氧耐力鍛煉,科學地控制飲食和降低體重,就可以得到改善和提高。
美國心臟病學家喬治·希恩博士評論跑步,“從生理學上說是一項完美的運動,運動是按照自己控制的速度,是一種有節奏地使用大腿和小腿的肌肉,這是安全的,最大限度地增強心肺功能所使用的?!彼€說:“慢跑起初是痛苦的。至腿部肌肉酸痛感感到疲勞,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個月后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你會感到精神煥發,精力充沛,工作更愉快,有熱情,而晚上睡得更香甜。”這位美國醫學博士的見解也支持了我們的觀點。
二、利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耐久跑的興趣
一是利用“明星”效應,激發學生興趣。現在有許多屬于追星族,“大家知道奧運會的女子長跑冠軍中國有些誰嗎?”“王軍霞,邢惠娜……”“好,她們為國爭光。值得我們學習嗎?”“值得?!薄澳俏覀兙烷_始付諸行動吧!”同學們按老師的要求開始練習耐久跑。二是運用競賽法,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的好勝心強,采用競賽法進行耐久跑練習,引入競爭機制,提高學生爭先恐后的競爭意識,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三是運用輪流領跑法,提高同學的積極性。把學生按性別,體質強弱分組,出發后,每位同學都力爭領跑一段距離,領跑時不能減速,后面的同學不能泄氣,緊隨其后,然后領跑(視具體情況定領跑距離)。同學們始終在一個你追我趕的氛圍中跑,這樣,無形中提高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和耐力水平。
三、采用倒金字塔練習法,克服學生恐懼心理
1.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結合實際情況,練習耐久跑距離(男1000米,女800米),以200米為單位,逐步增加跑的速度,訂出較低的標準,形式可以采取跑走交替,變速跑,直到能勻速跑完全程。
2.科學鍛煉,準備在先
重視耐力跑前的準備活動,不僅活動各關節,而且把提高力量與耐力的素質練習作為課課練內容,如下蹲跳,一分鐘高抬腿跑等。
3.調節氣氛,克服恐懼
運用輕松幽默的語言,講解耐久跑的技術及途中跑過程出現的“極點”(當跑出一段距離時,有的會出現呼吸困難、肌肉酸痛、動作遲緩、情緒低落的狀況,如果是一個健康人,這是一種正?,F象,這種狀態叫做“極點”)和“第二次呼吸”(出現“極點”后,只要穩定情緒,加深呼吸,調整跑速?!皹O點”即可消失,繼續跑下去,身體會感到輕松許多,呼吸正常,進入穩定狀態,這就是“第二次呼吸”),讓學生了解耐久跑特點,從而運動起來游刃有余。
4.因材施教,鼓勵為主
每節課公布表揚達標的同學,對一些“困難戶”(超重者,體弱者),只要能堅持跑完規定距離就給予肯定和表揚,達到一種皆大歡喜的輕松環境。
5.形成習慣,強調放松
讓學生明白耐久跑后不能馬上停下,是為了使重力作用導致積聚在下肢的血液能順利回流,不至于出現因腦部缺氧而頭暈,
嘔吐等現象。
總之,以上方法簡單易行,既鍛煉身體又練心理?,F在的中學生,平時功課緊,學習壓力大,如能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每天擠點時間進行跑步訓練,實在是件一舉多得的好事。
(作者單位 山西省汾陽市海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