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梅
摘 要: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不僅要注重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交流能力、參與能力以及合作意識。而數學表達作為學生交流、參與以及合作的主要思維載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極其重要,這就要求小學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轉變傳統模式下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交流、表達及參與提供一定的空間,為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表達能力;培養方式
表達能力主要是指通過語言文字的運用把自己的感情、思想、觀點以及意見闡明,表達能力主要包括文字表達、口頭表達、圖示表達以及數字表達等能力。由于小學生對各種事物的認識還不夠成熟,表達能力還亟待提升,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這不僅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對學生潛能的挖掘以及聽、說、讀、寫等能力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
一、通過傾聽模仿數學語言
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運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影響學生,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打下良好的基礎。比如教師在加減法的教學中,教學生“15+10=?”時,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計數器或者小棒進行演示,在合作探究之后進行必要的討論與交流,并由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把計算方法講出來,然后教師再對學生的方法進行總結,即先算10+10=20,再算20+5=25,所以15+10=25。在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生會仔細地傾聽,并模仿教師的方法把算理講出來,經過長期的訓練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以及數學表達能力將會得到較大提升。
二、創設情境應用數學語言
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教師必須要創設一個能啟發學生思維、愉悅、歡快的環境,有效激發出學生說的欲望,使其想說、敢說。比如在元、角、分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超市購物的情境,幫助學生走進超市、回歸生活,并引導學生進行表演,通過相互配合來完成買賣過程,這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就可以多多交流,比如:收銀員會說“收您10元,找您5元”,這樣學生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過數學語言表達出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同時還可以使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以及數學應用能力得到較大的提升。
三、課外延伸發展數學語言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在語言表達的起步階段,也是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時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聯合學生家長來對學生實施語言訓練。教師可以把鍛煉數學表達能力作為學生的家庭作業,鼓勵學生把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說給家長聽。比如說,在加減乘除基本運算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與家長一起算算■÷(■-■+■)的結果,并把與家長合作的過程在課堂上與師生分享。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不僅可以使其充分體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以及學到知識后的喜悅,同時對培養、提高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重視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培養,對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熱情有很大幫助,進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以及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時,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對其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很大幫助,有效推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對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有重要作用,這樣才能夠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培養綜合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鄭嘉鳳.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探微[J].吉林教育,2011(25).
[2]斯彩英.高中新課程標準下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06).
[3]陳曉慧.淺談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下,2011(06).
(作者單位 四川省廣元市旺蒼縣東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