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莉
說話訓練是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是初中一年級學生需要連續不斷進行的教學活動。對學生進行有目的的語言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說話能力,而且能為學生作文訓練起到良好的鋪墊作用。在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根據初中語文新課標要求,針對學生的認知特點,在語文教學中對說話、寫作訓練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仔細觀察,說話、寫作
學生的生活是一個色彩繽紛、五顏六色的世界。它推動著學生的認知發展,也是作文的重要源泉。引導他們觀察、描述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如根據初一學生好吃、好玩、好奇的心理,常買來幾種不同的水果,讓學生說這些是什么季節產的,最喜歡吃哪種水果,它的形狀、顏色、味道怎么樣。也可以找些小動物掛圖,讓學生說說最喜歡哪種小動物,它的外形是什么樣,怎么叫,愛吃什么食物,有什么特點。這樣的訓練,學生看得認真,聽得仔細,說得有趣。這時要求他們把內容寫下來,內容具體,形象生動。
二、利用活動,說話、寫作
活潑好動是學生的天性。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是訓練學生說話、寫作的極好題材。
1.利用活動課時間,進行說話寫作訓練。如科技活動課上,學生學會制作風車后,我要求學生先說說制作風車的過程,然后把“先——再——后——”用在說話中,最后要他們寫下來,這便是內容具體的文字。
2.利用課外活動,進行說話、寫作訓練
課外活動時,我常有目的地帶學生做游戲,然后讓學生說游戲內容,說游戲方法,談做游戲的感受等。學生玩得高興,說得有趣,寫下來便是極好的小作文。如有一位學生寫到:今天課外活動時,老師領著我們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班長當老鷹,老師當母雞,我們都是小雞,我們這些小雞緊緊跟在母雞后面,很怕被老鷹捉住,我玩得可高興了。
3.參與社會活動,進行說話、寫作訓練
學生生活在社會這個大環境中,說的、寫的不只是校園生活,走出校園,能說出、寫出老師意料不到的精彩語段。如我市在創建旅游城市時,我要求學生搜集我市旅游景點的知識,活動課上開展“我說濮陽名勝景點”的活動。課后,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一位學生寫下了下面的話:今天,我知道了我們濮陽是集古代文明和現代科技于一身的新興城市,我要努力學習,把她打扮得更漂亮。
三、利用閱讀,說話、寫作
閱讀可以吸取知識營養,只有讀得多了,說、寫出來才能準確表達出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在教學實踐中,我由課內指導閱讀做起,再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最后利用課外閱讀,進行說、寫訓練。
1.指導閱讀,模仿說話。在教《山的那一面》時,讓學生體會“山”、“海”的意義,在學生理解后,再指導學生用這兩個詞造句,這樣不僅對所學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還實現了讀寫結合。
2.拓寬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我在班內建立了圖書角,還鼓勵學生節假日去書店或閱覽室。大部分學生有自己喜愛的書,有的學生有幾十本屬于自己的書。
3.利用課外閱讀,進行說話、寫作訓練。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好詞好句抄下來,不定期進行“優美詞句大展示”,同學之間交換優美詞語、句子摘錄本。再進行優秀作文評選活動,以讀促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認識到,說話、寫作訓練,又有課內外、校內外結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才能提高說寫能力。
(作者單位 河南省濮陽市華龍區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