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景必
摘 要: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這些錯誤呢?可以在小學生計算錯誤現狀的基礎上,分析小學生計算錯誤產生的主要原因,并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一系列有效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對策。
關鍵詞:計算;錯誤成因;對策
數學離不開計算,計算是數學學習的基礎,是小學數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計算能力是小學生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它不僅與數學基礎知識密切相關,而且與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促進的,因此,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經常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什么原因導致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出現這些錯誤呢?是孩子們的馬虎粗心,還是別的因素造成計算錯誤。只有深入地剖析錯誤原因,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提高計算準確率。
一、小學生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小學生計算錯誤的現狀調查。
為了考查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找到小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我對兩個班100名學生,本校25位數學教師以及10名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
從對教師調查結果來看,分析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時,有80%的教師認為學生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造成;有85%的教師認為計算只要學生的方法和結果對就可以了;有95%的教師教學中不堅持口算訓練,教材有的就訓練,教材沒有的就不訓練。在對待估算和簡便的問題上,有70%的教師都是要求學生按題目要求做,只有30%的教師要求學生養成估算和簡便的習慣,只要能簡便的一定用簡便方法計算,估題之前,要先估一估大概的結果。
家長調查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去訪談:一、你認為孩子作業中計算出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二、你認為計算在生活中用處大嗎?調查的10名家長中10個都認為孩子作業中計算錯誤的原因是粗心、不專心造成;有80%的家長認為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用處不大,因為現在算數都可以用計算器代替。
(二)小學生計算錯誤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現,學生計算出錯原因主要來自于社會家庭、教師和學生自身本身三個方面。
1.社會家庭原因
(1)部分家長認為,能解應用題才是個聰明孩子,計算只要平時“細心”、有“耐心”點就可以了,從而導致學生沒有正確對待計算的態度。
(2)盲目使用計算器。
2.教師方面的原因
(1)教師認識上有錯誤。把學生計算上出現的錯誤都歸為“粗心”,不查學生出錯的原因。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計算能力的培養。
(2)有些教師在計算教學過程中,只重視方法和思路的引導,對計算過程的合理性、簡捷性缺乏足夠的指導。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輕視了口算、估算的訓練。
3.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1)知識方面的原因。任何數的計算總是與其相應的知識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學生計算過程在知識方面出錯的原因主要有:①基本概念不清,算理不明。②基本知識不掌握,口算不熟。
(2)心理方面的原因。造成計算錯誤,學生心理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視。其實“粗心”大多是學生感知、情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因素造成。
①感知粗略。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有相當學生的感知能力發展較慢,對感知事物比較籠統、不具體,往往只注意到一些感覺上的、孤立的現象,不去仔細觀察事物之間的特征和聯系,很容易被假象所迷惑,或者把試題中的數據抄錯或看錯運算符號。
②新舊知識干擾。
③注意力不穩定。
④有畏難情緒、排斥心理,缺乏堅毅的學習意志。
⑤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對策
針對小學生計算出錯原因分析,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方法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矯正,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
(一)重視算理與算法的滲透,提高計算能力。
理解算理和抽象算法二者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算理是指四則運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它是由數學概念、性質、定律等內容構成的數學基礎理論知識,算理為算法提供指導,算法是實施四則運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指導下的一些人為規定,算法使算理具體化。我們在計算教學中,使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建立“運算”意識,自主發現計算法則,在算理直觀與算法抽象之間架設一座橋梁,讓學生在充分體驗中逐步完成“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發展過程,從而提高計算質量和能力。
(二)培養學生計算興趣,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計算相對來說是比較枯燥無味,學生在掌握計算方法之后,往往會隨便應付。因此,要想提高計算能力,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
1.設計計算競賽活動。計算本身是枯燥的,如果老師只是讓學生反復不斷地訓練,會讓學生覺得計算很“乏味”,很“無聊”。因此教學中我們把枯燥的記憶和訓練滲透在有趣的活動中,比如開展“朵小紅花”、“走出迷宮”等等計算競賽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增加他們的參與意識。。
2.設計多樣化多層次練習形式,增加計算情趣。不同的學生,計算速度、方法的應用是有差別的。為此,在教學中采用多樣化,分層次設計題目的方法刺激不同的學生。比如把題目分成三類:基礎題、基本題和提高題。基礎題要求全部學生會做,基本題要求大部分學生會做,提高題則照顧學有余力的學生,并且隨時提高學生的要求,使每一名學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始終處于學習興奮之中。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又增強了學生的信心。
3.運用評價機制,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好學生是出來的,對學生進行適時的評價和鼓勵,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讓學生增強成功的喜悅。平時的計算教學中,還要每周開展“誰最仔細”、“誰有進步”的評選,每學期開展“計算小博士”評選活動,通過一次次計算評比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計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
4.從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課題教學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在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增添課題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愛好,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計算,提高課題的學習效果。
(三)重視估算,加強口算,提高計算能力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計算能力要從加強口算著手。
1.直觀操作,明確口算算理和算法。
2.運用多種形式加強訓練。
3.把口算貫穿于數學教學全過程。
4.強化記憶訓練。
5.錯誤積累整理,促進學生的反思。
6.培養認真、刻苦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計算習慣。
①養成校對的習慣。②養成審題的習慣。③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④養成估算和驗算的習慣。
造成學生計算出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要教師有足夠的認識,教學中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聯系現實生活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讓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使計算的課堂變得讓學生有所期待。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宋淑持.小學數學教師[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上思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