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少琴
摘 要:對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這樣,你就能夠通過改變孩子的行為來改變他的習慣以至于最后改變個性。日積月累,你會發現孩子的粗心漸漸減少。
關鍵詞:耐心;糾正;粗心
在我們的教學活動中,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的作業總是會出現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失誤,不是數字寫錯了,就是小數點忘記打,要不就是忘了進位等等不一而足。其實這些小失誤發生在小學生身上不足為怪,粗心大意是人們在生活學習中的一種常見現象,不僅孩子身上存在這種毛病,成年人身上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著。本文試圖與家長們探討一下孩子們產生粗心的因素及如何糾正粗心的毛病。
一、造成學生粗心的主要因素
(一)注意力分散
粗心與注意力有很密切的聯系。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從生理層面分析,視覺、知覺把收到的信息傳遞到大腦進行分析時,信息受到干擾,導致出現錯誤、遺漏或遺失,從而使粗心問題產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5歲的早期教育。大量事實證明,多數在走路前沒有充分爬過的孩子,在小學低年級的學習中都會出現注意力分散、身體的協調性差,自我控制能力不足,這些原因影響了他們獲取有用的外界信息,不能把感官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遞到大腦,進而產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現象。
為什么有的學生把96寫成69?為什么有的學生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總是對位不齊?為什么有的孩子計算正確了,抄寫結果時又抄錯了?這都與孩子的視覺認知能力有關系。
每一個孩子的視覺認知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假如一個孩子的視覺認知能力達不到與之年齡相匹配的水平,就很容易產生粗心的現象。
(二)學習要點掌握不夠也會造成認知混亂
一些新的知識要點的出現一定會有其內在的聯系與外在的延伸,比如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時,如果對整數的加減法計算方法掌握不夠的話,必然會影響新知識的學習。另外,在數學學習中,有的學生由于對事物感知能力不夠,再加上數學本身的抽象性、邏輯性都很強,這些學生不能準確、有效掌握概念法則。如果對待這些差錯和漏洞的態度是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學生的差錯就會越來越多,漏洞就會越來越大。這樣的知識狀況對以后新知識的學習造成的負面影響就會無限擴大。
二、如何有效糾正學生的粗心習慣
(一)強化學生的責任心。責任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可以說如果沒有責任心,對什么事情都敷衍塞責,馬虎了事,必然做不好。我們不妨想想,懶散的父母能培養出嚴謹細致、有責任心的孩子嗎?具體到一個家庭來說,可以給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讓他負責掃地或洗碗或者洗自己的襪子之類,干好了給予鼓勵或獎勵,干不好家長不能客氣,應要求他重來一遍,直至干好為止。若能持之以恒,孩子的責任心就會大大增強。
(二)培養學生努力做好一件事的好習慣。作為一個有素養的家長,是絕對不會在孩子學習時看電視、上網、打麻將的,因為這些做法都會對孩子造成干擾,使他不能集中精力去學習;還有孩子放學回家做作業時也絕對不允許他們邊看電視邊寫作業,因為那樣就會使孩子養成一心二用的不良習慣,這樣作業出錯的概率會大很多,效率也不高,作業半天都做不完。另外,我們要多帶孩子參加一些有益的體育運動或適當的娛樂活動,在活動時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釋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勞逸結合,同時讓孩子明白注意力集中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三)對待學生的粗心問題時要有足夠的耐心。對學生粗心這個毛病,一些老師顯得很無奈,總是覺得自己經過這樣那樣的努力,但學生粗心的習慣還是沒有得到有效的改正,我班上原來也有這樣的一位同學,平時成績挺好的,可是每次考試都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是他考試時不是看錯題目,就是寫錯數字或單位,有時甚至上下行都會搞錯了,丟失了大量本不該丟失的分數,每次考試完興高采烈,發完卷子時郁悶不已,針對這種情況,我并沒有對他嚴辭訓斥,而是和他進行私下交流鼓勵,一起尋找問題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單獨訓練,這個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逐漸改掉了,現在是我們班上品學兼優的三好生。因此對孩子粗心的毛病保持足夠的耐心,不遷就,不粗暴,日積月累,你會發現孩子的粗心漸漸減少了。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洋口鎮河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