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英
摘 要: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初中思想品德課要體現人文性和實踐性的統一,“尊重學生的學習與發展規律”,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面向全體,使學生得到全面、主動、持續、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終身發展;教學活動
馬克思說:“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背踔兴枷肫返滦抡n程標準明確指出:“在初中階段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樹立責任意識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尊重學生學習發展規律,對學生的成長具有基礎性作用?!闭n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思想品德課要體現人文性和實踐性的統一,教師要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面向全體,使學生得到全面、主動、持續、穩定的發展。
一、當前初中思想品德可中不注重學生個人發展的現狀分析
雖然思想品德課新課程標準已經推行多時,新的教學理念也得到了廣為推廣和實施。但是在現實教學過程中,耽于傳統教學觀念和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本不注重學生情感的體驗,更不關心學生將來的品德實踐,不關心學生將來的終身發展。這些現象主要表現在:1.課堂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不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2.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3.教學以學生死記條條框框為主,鮮有對未來學生道德踐行的指引;4.教學結果只注重眼前的成績,忽視對學生未來的關心和等待。
二、在初中思想品德課中如何關注和體現學生的終身發展的需要
首先,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學過程是教學雙方不斷發展變化的過程,其中學生個體的和諧發展應成為教學目標的核心內容,是教學工作的最終體現。學生的終身發展意味著學生現在和未來的身心健康成長,是學生身體、智慧、態度、價值觀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提高和和諧發展。課程目標正在走向多元、綜合和均衡。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有機結合。例如,在初一《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一課中,不但要學生認識高雅生活情趣的內涵和作用,還要在能力上提高辨別能力,學會區分生活中高雅生活情趣和庸俗生活情趣,在情感上自覺抵制庸俗的生活情趣,培養正當的愛好,發展志趣,陶冶情操。課程改革將促進學生發展放在了中心位置,而每一個學生又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因此,教師還應該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知道,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學生,而不是學生的成績,要把學習的主動權歸還學生,要相信每一位學生都有發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參與機會,給學生搭建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
其次,要激發學生情趣,讓學生得到主動發展。興趣是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是創造性的具體表現。學生自主性的發展要求我們的教育提供適宜的“土壤”和發展空間。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起興趣和注意,激發學生感情的參與。比如,在教學《自我認識的方法和途徑》課題中,我把語文課本中《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改編成了漫畫,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看和講解,知道鄒忌的妻子、妾和客人對他和徐公誰更美的認識,提出問題:“為什么鄒忌的妻子、妾、客人都說他美,而他自己去看了徐公后,發現自己沒有徐公美呢?”在質疑中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學生從始至終表現出高昂的學習熱情,教師再去點撥學習的難點、重點之處,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再次,教學活動要生活化,讓學生得到持續發展。我們培養的人是社會的人,是將來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學生的未來,學生的持續發展,才是我們的目標。思想品德課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適宜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不要讓學生成為聽眾,要組織他們多看、多做、多參與合適的活動。在課前和課后,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走向社會,可以有目的地開展采訪、調查、訪問,當小交警,當小當家,就自己關心的問題向有關部門提建議等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既鍛煉了學生能力,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體驗和感悟,在體驗和感悟中發展新的情感和能力。
(作者單位 重慶市長壽區江南九年制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