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潤花 廖玉美 顏娜
【摘要】地方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主力軍”,一般都屬于非一本重點高校,更由于缺乏區位優勢及體育專業就業方向的局限,使得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更是難上加難,就業指導和服務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構建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勢在必行。而就業指導體系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應該建立包括政府、用人單位、高校等在內的就業指導主體系統;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專業化、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搭建就業信息化服務平臺,優化信息保障體系等。
【關鍵詞】地方性本科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構建
隨著高校擴招,高校畢業生逐年劇增,這給畢業生就業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專業方向相對狹隘的體育專業畢業生,再加上隸屬地方性本科院校,缺乏學校名氣優勢和區位優勢,體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更是顯得難上加難。就連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國家教育部部長在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視頻會議上都一再強調要“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楊懷祥學者在《美國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研究及對我國就業指導工作的啟示》一文中指出:“高校就業服務不僅是大學生畢業階段的主要工作,更是一個全面、持續、系統的工程。對此,高校應根據學校實際,延伸就業服務過程,把就業服務納入日常工作,把就業服務貫穿學生的學業生涯、職業生涯。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的特性
(一)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辦學層次與定位的特殊性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是由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高等教育超常規發展以來由原來的高職高專合并升格建成。這類大學辦學定位受到“市場化”的影響,把是否適應社會的發展作為集中的教育價值標準,所以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成了地方本科院校的主要責任。然而,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層次相比那些中央部委所屬大學和“985”“211”重點大學,在辦學層次上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社會認同下的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在強大的市場競爭中自然略顯弱勢。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所在當地的專業崗位吸納局限性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體育專業的畢業生主要集中在體育教育、運動訓練和社會體育三個方面,主要的就業方向是體育教學與訓練、社會體育指導和體育產業經營與管理。然而相比廣闊的就業市場,體育專業的畢業生出路相對狹隘。尤其是位處三線城市的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地方經濟的發展相對緩慢,體育服務業未主打入市場,地方院校所培養出來的體育專業畢業生不能主打進入當地社會,在這種對外缺乏絕對實力對內地方又吸納不了的情況下,使地方性本科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處于就業尷尬境地。
(三)體育專業的特殊性
體育專業與音樂、美術統稱為藝術專業,高考都是單獨劃分招生錄取線。這就表明大多體育專業的學生文化基礎相比其他非藝術專業學生來說,要有所欠缺。但是體育人也有體育人的長處,如吃得苦不服輸、敢拼敢闖、頭腦靈活、注重團隊合作、尊師重義等。排除專業對口就業,體育專業的畢業生要想在綜合市場上贏得一席之位,難度是非常大的。因此,除開辟廣闊的專業就業市場外,針對體育專業學生的特殊性,就業指導方面要正確引導,發揮體育畢業生的長處,促進就業。
二、地方性本科院校體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指導體系的構建
(一)建立校內外就業指導運行體系
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等多因素組合的動態系統。就業指導過程中,指導者、受指導者、指導內容、指導方式交互作用,形成一個個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生態鏈。高校就業指導包含校內校外兩個方面。就內部而言,學校要建立和諧的就業指導運行體系。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目標管理機制,并且將目標分解到下一級的體育院系,院長或系主任就是就業指導工作目標的主要實施者。要根據體育專業和就業方向的特殊性,制定院(系)內部的就業指導工作目標,院(系)教職工人人參與。建立起—個自上而下、層層展開,自下而上、層層保證的工作目標連鎖體系。對外而言,學校和體育院系要利用傳播和溝通手段,協調學校外部公眾之間的相互關系,樹立良好形象,營造寬松、和諧的外部環境,以實現畢業生順利就業、成功就業的目標。首先,應協調好與政府的關系,加強與政府的溝通與合作。爭取政府在資金、就業市場、就業信息和崗位、就業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其次,加強與用人單位的關系。要求加強雙向往來和服務的過程中建立長期穩定的關系,多成立就業基地。三是與家長校友的關系。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家長遍布全國各地,他們是宣傳學校、擴大學校影響的最直接代言人。尤其是校友,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上,是宣傳學校、樹立學校形象的直觀素材。學校和二級院系應通過校友會加強聯系,使他們成為引導畢業生就業的良好門路。
(二)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體系
地方院校所在當地由于崗位吸納性不強,因此,地方院校的畢業生要想在人才濟濟的大市場中脫穎而出,這就要求學生的培養必須精益求精,努力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各方面綜合能力。各地方院校要遵循高等教育的規律,結合自身實際,探索符合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專業設置,培養一支與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相適應的教師隊伍,深化課程綜合改革,強化實踐教學等,實現人才培養新突破。
(三)建立全程專業化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
專業化的就業指導隊伍,有發展的眼光和長遠的打算,懂得從戰略高度進行思考,因此,建立一支職業化、專業化、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是每所地方本科院校所必備的。結合體育專業的特殊性,要求以二級學院為實體,實施個性化就業指導。首先體育二級院系要打造三支就業工作隊伍,包括穩定的管理隊伍、專兼職結合的就業指導課師資隊伍和就業咨詢隊伍,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常態化服務;其次是開展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就業不僅僅是大四學生的專權,學校和二級院系協商應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統籌安排就業指導課的建設工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全程為學生提供就業指導。
(四)構建信息化就業指導服務保障體系
隨著電腦的普及,網絡信息化以成為就業指導的新型主打形式。高校和體育院系應從打造現代化的就業信息平臺著手,著力構建全方位的就業信息網絡,提供全天候個性化的就業信息服務,充分發揮網絡快捷、海量、廣泛的作用,實現就業信息與學生需求無縫對接、用人單位和畢業生良性互動的就業服務平臺,為學生的就業指導保駕護航。首先建議各地方院校和二級學院依托校園網絡,建立校級和二級院系級的就業信息網,設有公告信息、就業信息、就業政策、就業指導、就業答疑等欄目;其次可以在學生主要活動區域安裝就業專用LED電子屏,確保就業信息發布準確與及時;還可以建立手機短信群發平臺或引導學生以專業、班級為單位建立QQ群,確保就業信息快捷與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