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淼
【摘要】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模式的改革的不斷推進,高職院學生宿舍管理面臨新的任務與挑戰,在管理過程中需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樹立以人為本、服務育人的管理理念,不斷優化宿舍管理的各項制度,為高職院校提供有力的思政教育的陣地和良好的育人環境,確保各項改革的深入。
【關鍵詞】學分制 高職院校 學生宿舍管理
隨著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的深入,高職院校學生宿舍管理工作面臨著不小的考驗。學分制模式下,學生宿舍的入住還是按系部、行政班級來安排,盡量確保一個系部在一棟樓,一個班級在一層樓;但是學分制模式意味著學生可以跨系、跨專業自主選擇課程,是原來一個行政班級,一張課表變成了每人一張課表,寢室成員上課的時間和地點也不一樣,這對于傳統學年制的強調有序、統一的管理理念是一個挑戰;學生宿舍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生活娛樂和交流的重要場所,也是學校對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場所,尤其對于學分制模式下的高職院校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這一功能顯得尤為重要。
近幾年,國家對高職教育的越來越重視,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觀念也有所改變,在前幾年生源比較好的情況下,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在校生的人數也不斷增加,導致很多剛升格不久的高職院校的硬件設施無法滿足在校生的需求,部分學校大力新建學生宿舍,為了滿足不斷增多的學生入住,由此引申出了宿舍管理上的很多問題,再加上學分制的教學改革,我們在宿舍管理中暴露的問題就越來越多。近兩年,學生生源持續下降,這對國家示范校以外的高職院都有所影響,為了更多的吸引生源,高職院不光要加強對外的宣傳,還應加強內部的管理,而與學生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的宿舍管理也應擺在突出的位置。
一、高職院校學生宿舍管理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人員不足
學分制的實施,同宿舍的同學不在同一時間同一教室上課,滯留宿舍的人員比較多,也比較復雜,因此宿管人員的工作量也會相應增加。然而學院為了節約經費開支,不愿增加工資待遇,也不愿增加人手,在學生宿舍內務衛生和用電安全的檢查上、留宿人員的盤查詢問上都無法做到位,且學院的監控設備沒有安排專人看守,導致偷盜事件時有發生,使用大功率電器也是大有人在;同時為了改善教職工的福利,解決一些教職工的后顧之憂,更多的聘請教職工家屬作為宿管人員,對學歷和文化素質沒有更高的要求,這也導致我們一些好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無法得到充分的理解、實施和開展。
學分制、選課制和導師制的實施,行政班級的概念越來越淡化,學生在校期間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會在學生宿舍度過,但現在很多學院輔導員下寢的考核卻流于形式,輔導員不深入宿舍了解學生情況,不在宿舍內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將學生宿舍的管理和教育全部依托宿舍管理方,這一情況也導致學生宿舍的管理難度加大。另外,團委作為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與校園文化的主角之一,也極少參與到宿舍管理中來。在宿舍管理過程中,宿舍區域內不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話,就很難從整體和宏觀上把握學生行為特點和思想動態,就會直接影響了宿舍的管理水平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二)學生自我管理的參與不積極
為了引導、吸收學生參與宿舍管理,增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識,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很多院校都成立了宿管會、樓管會之類的學生組織,學生組織的成立有效的改善了院校宿管人員不足的困難。但由于學生的心理素質還不夠穩定、自律性不夠強、工作經驗欠缺等原因導致部分參與管理的學生干部做到一半就退出。在現有的宿舍管理條件下,雖有一定量的學生參與宿舍管理,但無論從參與管理的人員數量上看還是從參與內容來看,參與面都是很窄的,參與宿舍管理的人數與住宿總人數相比,只是“冰山一角”;參與積極性不高,參與層次比較低,大多干的是查床位、查衛生的體力活;再加上學分制的實施,各學生干部課外時間不統一,不利于開展工作,因此并沒有充分發揮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功能。
(三)宿舍文化力度不夠
宿舍文化是指學生在一段較為穩定時期內創造和形成的設施條件、行為規范、規章制度、道德水準、審美情趣及人際關系的總和,由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組成。宿舍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在大學生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融合、凝聚、約束、育人的作用,它作為校園文化的子文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折射出校園文化。宿舍文化建設是宿舍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具有廣泛的滲透力和較強的凝聚力,這也是我們現行工作的重心。現行的許多宿舍文化活動只是滿足于完成事務性工作,忽視了廣大學生在宿舍內的思想動態,并沒有從根本上改善宿舍的文化氛圍,對學生思想的正面引導也缺乏力度。
(四)后勤服務保障跟不上
宿舍的范圍越來越大,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后勤服務卻得不到保障了,尤其是財產維修不及時,導致學生怨聲載道,在協調的過程中便會發現其中的矛盾:其一是維修工人手不夠;其二是宿舍開發商維修效率低,學院介入維修的話,開發商不認賬;其三是為減少成本,材料便宜,質量差,容易損耗。
二、學分制模式下宿舍管理的對策
(一)信息化管理手段進駐學生宿舍
學分制教學模式的改變,打破了學年制有序、統一的管理模式,滯留宿舍的學生沒有規律,給本來就人員不足的宿舍管理帶來更大的考驗,宿舍管理員在學生財產安全、消防安全、內務檢查、留守人員和進入宿舍人員的盤查等方面的壓力也就更大了。有條件的高職院校可以采取信息化的手段來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比如水電自動化系統、學生身份識別門禁系統、監控系統等等,這些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的現代化手段提高了管理者的效率。通過計算機管理,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入住的信息和學生的日常動態,對學分制下的宿舍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二)輔導員入駐學生宿舍
隨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進宿舍,高職院校輔導員入駐學生宿舍的管理模式成了一種新型的管理方式。輔導員入駐學生宿舍后,要嚴格履行輔導員的職責,負責宿舍內本系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協助宿舍管理員的工作。輔導員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了解本系本班學生的情況,如貧困生、學困生、心理障礙生的生活學習情況,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干部的分布情況等等,掌握這些,便有利于輔導員在宿舍開展工作。對輔導員再宿舍的工作情況要進行嚴格的考核,把工作職責進行科學量化,并通過職能部門、教師、學生等不同方面對輔導員進行綜合考評,對考評的結果應予以公布。
(三)把學生在宿舍的表現納入思想品德課程學分中
目前,高職院校的思想品德課都存在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可以將學生在宿舍內的表現納入到思品課的考核內容中,即將學生思品課的實踐學分拿到宿舍中來,擴大對學生思品課考核的范圍,提高考核的科學性、實效性,并且將學生在宿舍的表現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的依據。這項工作應由宿舍管理員、各班輔導員和思品課任課教師來共同完成。
(四)充分發揮學生自管組織的作用
學生是學生宿舍的主體,若能實現動員廣大學生參與宿舍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中來,能使學生宿舍管理逐步走向正規。宿舍管理部門要組織學生自管組織開展各種培訓,提高成員的工作積極性。自管組織的成員要及時向宿舍管理部門反應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意見和要求,協助宿舍管理員和各系輔導員排解寢室矛盾,做好管理檢查工作,并組織開展靈活多樣的活動等。
(五)加強宿舍文化建設
宿舍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子文化,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重要影響,先進的宿舍文化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供條件。高職院校可通過舉辦貼近學生生活的寢室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如星級寢室評比、“我愛我家”活動、文藝晚會、體育比賽等,促進獨特且多樣化的宿舍文化建設。
總之,學分制模式下,高職院校的學生宿舍作為學生受教育的重要陣地,其管理需要管理者不斷探索、創新、前進,在管理過程中需要更新觀念、提高認識,樹立以人為本、服務育人的管理理念,不斷優化宿舍管理的各項制度,為學分制模式下的高職院校提供有力的思政教育的陣地和良好的育人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