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加高
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展開,無論是從傳統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策略還是到教師角色轉變、知識的傳授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的交往方式,等等,新課程標準都發生了巨大的變革,為我們的教學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我們應該不斷學習、反思,不斷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實踐之樹常青。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陳舊的教學行為
1.教師要認識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
現代教學論認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將扮演著多種角色,從多方面影響著學生的發展,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的榜樣和朋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學活動是在師生雙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學生的主體作用只有在教師指導下才能得以發揮,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必須是建立在學生的主體作用之上的。只有當師生之間互相作用,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才能得以激發和培養,學生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合作伙伴的關系。教師是組建者、引導者、解惑者。教師與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2.教師要認識到自己在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
教師能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到課程改革中來。未來社會的知識結構應是:信息化板塊結構、集約化基礎結構、直線化前沿結構。教師作為社會化的人,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的要求。
3.教師要認識到在未來社會中,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獲取知識本身更重要,獲取信息的方法比獲取信息本身更關鍵
教師給學生的應該是方法庫、工具庫。教學模式應是知識、素質、創新能力的三維教學模式。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創造性地改進活動材料,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
充分利用教材開創自由空間。過去的教和學都以掌握知識為主,教師很難創造性地理解、開發教材,現在則可以自己“改”教材了。教材中編入了一些讓學生自由思考的內容,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地理課堂教學是把漫長的地理過程壓縮后介紹給學生,使他們能夠了解在其一生中或用肉眼無法看到的地理現象的演變。地理實驗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往往被很多同學所忽視,其實如果在學習過程中重視地理實驗對同學們理解地理現象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在初學的過程中,更應該讓同學們親手做一下實驗,這并非是浪費時間,而是讓他們對地理現象有更深刻的理解。模擬展現地理過程,雖然與實際的過程有很大差別,但畢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可以觀察地理事物演變的機會。從而解決了很多傳統教學模式解決不了的問題,而且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重要的工具,它為地理教學提供了地理事物空間性狀、分布及空間關系的信息,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的目的,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展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興趣作為一種教學手段,不僅能使學生積極地、能動地、自覺地從事學習,而且能起到開發學生潛能的作用,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勵”。通過教師激發,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整個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此形成教與學的良好循環,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意識的轉化,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一個小小的材料改進或變通,來自于地理教師對問題的不懈思索和積累,這也正是新課程對我們“科學”老師提出的一大挑戰。
三、樹立整合的教育觀,努力打破學科界限,實現目標的整合
教師的知識結構是由本體性知識、條件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文化知識組成。從課程改革來看,新課程標準中,增加了很多新的知識內容。有些內容是教師學過的,也有內容是教師沒有學過的。為了適應教學,教師首先應通過自學,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或一些培訓班的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通過報紙、雜志、信息技術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自己的實踐知識。文化課的開設,綜合課程的開設,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科史,了解學科文化的教育價值,了解學科在其他相關學科中的應用等。也就是說教師不僅精通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擴大知識面,對跨學科的知識有所了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環境和學生的生活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教學也提出了更新的要求?,F代教育技術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高質量的科學信息,能為教師提供更多樣、更先進的教學手段。
各種音像資料如投影、錄像、電視等能為學生提供許多無法親身體驗的信息,“哈爾濱的冰天雪地”、“西雙版納的四季如春”,這樣的視頻和畫面能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南方和北方巨大的氣候差異。
四、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科學評價每一個學生
新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獲取,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合時代發展的身心健康的、有知識、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評價應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學生在這種評價的激勵下,會不斷地探索和攀登,這正是評價所要達成的目標。
身為地理教師,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意識,保持開放的心態,在實踐中學習,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的變革。
(作者單位 江蘇省寶應縣山陽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