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全法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的教學實施過程需要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師應積極探索合理的課堂教學模式,加強教育教學實踐活動。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的一個重點是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
一、優化數學教學設計
一堂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好的教學設計,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內容,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小學階段的教學屬于義務教育階段,其數學課程的教學應結合數學教育的特點,積極貫徹執行“數學思考”“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解決問題”等教學目標。小學中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將數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能力,在社會生活中體會數學、感悟數學,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教師在具體的教學設計過程中,要適當地進行細化,生成具有導向性的教學方案。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與學習內容越貼近時,學生就會自覺地去接納知識。因此,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課程中的生活情境和生活因素,讓數學融入生活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盡量去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在這種教學情境中引出數學問題和知識點,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引起學生對數學的一種學習需要,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展開數學學習和數學探索。比如,在教《小數的性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去超市了解不同商品的價格,然后讓學生在課上講述自己的了解情況,在學生講述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記錄一些價格,像21.50元、59.99元、8.00元等。接下來提出幾個問題:①商品價格末尾有“0”的,可不可以把它去掉,去掉后對商品的價格有沒有影響;②商品的這些價格為什么都是兩位小數呢?這樣帶有生活趣味的教學可以喚起學生對數學的親近感。
三、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
為了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可以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基本順序是創建問題情境,建立數學模型,設計解決數學模型和知識建構。由于數學的抽象性較高,因此為了方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要為學生在實際數學教學活動中參與操作、交流和反省,主動建構數學知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己的思考和體驗才能得到發揮,進而對學好數學和提高數學能力起到促進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主動發展智力,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探究學習,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見解,在這種討論的氛圍中,學生的思路也會不斷明確,其創造性思維也會得到發展。這樣的教學模式非常有助于學生交流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主要表現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強烈的求知欲和主動參與精神。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由地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進行自我調控,減少對知識的盲從性和對教師的依賴性。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有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能夠有效地發展學生自身的巨大潛力。那么,在教學中教師如何運用這一教學方法呢?首先,教師要有效地指導預習,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比如,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字,讓這個序列具有一定的規律。教師就要多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研究每組數隱藏的規律,獨立思考,針對學生給出的答案,要給予肯定,培養學生尋找規律的能力。
五、進行合作學習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情境靈活地選擇教學行為,為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提供發展的空間,讓學生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可以依據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尋找適合的數學學習方法。合作學習強調在積極主動參與的條件下,學生間進行互補、互助、互動,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教師的參與指導是必須的,而且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地選擇合作學習,教師要能夠運用自我評價、小組互評等方式反省自己。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是新課改的一個顯著要求和核心任務。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在正確觀念的指導下,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情境,選擇最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此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毛素蓮.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
[2]魏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方法研究[J].現代閱讀,20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鳴凰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