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摘 要:《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也是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的目標和重要內容,對發展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化學實驗正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充分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成為各教師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初中化學;自主探究;興趣
一、重視演示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魯教版新教材按照《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規定的31項演示實驗內容,在各章節中共安排了82個課堂演示實驗。這些實驗有的是對化學概念、原理的闡述,有的是對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分析、驗證,有的則屬于實驗基本操作技能。例如,在《化學真奇妙》這一節教學中,我為了讓學生感受化學的奇妙就補充了“魔棒點燈”、“燒不壞的手帕”等實驗,奇妙的實驗加深了學生對化學學科的感性認識,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為學生接下來的化學學習作了準備。
二、引導自主探究、體驗實驗活動情景
實驗能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科學的發現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創設實驗,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例如,我在《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的教學時,首先引導學生回顧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方法,總結得出設計氣體制取裝置的一般思路,然后根據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學生分組根據提供的實驗器材自主設計并動手裝配一套最滿意的裝置。學生組裝完畢后進行設計裝置展示匯報,由各組自主推薦同學作為解說員介紹其裝置的優點,最后由全班學生作出評價。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調動學生創造性思維和積極性。在自主探究過程中,要經常提出一些能激發學生創造欲望和創造興趣的問題,盡量給學生多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迸發出創造的火花來。
三、組織分組實驗、豐富學生實驗情感
著名無機化學家戴安邦說:“實驗室是培養全面化學人才的最好場所”。可見,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和學習中所起的作用非同一般。挖掘和開發化學實驗在化學探究性學習中的功能,對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轉變學生學習方式意義極大。《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重視知識與能力的協調發展,“學生學習和運用化學實驗技能和科學探究方法,離不開實驗活動,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積極創造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安排和組織學生至少完成9個必做分組實驗”。讓學生親歷這些實驗過程,不管實驗成功與否,目的在于讓學生感悟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豐富學生的實驗情感。
四、開展課外實驗活動、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實驗活動的很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在小組活動中我盡量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多動手、多動腦、多實驗。我還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如學生學習《天然水的人工凈化》時,將補充的內容《愛護水資源》提前布置給學生,讓他們進行上網調查、實地考察、工廠參觀、匯報交流等課外研究,擴展學生對科學與社會、生活實際的視野,開拓學生思維發展空間,培養信息收集和整理、問題的分析和判斷等科學實踐能力,試圖在愛護水資源人文精神的大背景下,讓學生了解水的凈化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激發其尋找代替實驗室中濾紙和漏斗來過濾液體的代用品,尋找生活中常用的凈水劑的興趣,發揮其主動參與性,促進科學態度、方法、價值、情感和責任感等人文精神的教育。
化學實驗能讓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積極探究化學的奧秘,形成持續的化學興趣,也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平等的學習動手的機會,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在體驗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科學探究實踐中逐漸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李世叔.如何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現代教育科學:普教版,2010(2):66-67.
[2]閔林鳳.初中化學有效教學策略的探索[J].才智,2011(27):141.
[3]馬宏偉.化學教學論[M].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作者單位 四川省瀘州市梓橦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