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瑞霞
合作交流是新課標所提倡的學生學習方式的一種方法。獨立思考是指學生通過個人的努力來解決問題而采取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中,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選擇合理有效的學習方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采取恰當的學習方式。在合作交流之前,教師必須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給予一定的個別學習時間,而且還應該要求學生當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結果時,要整理自己的思維,從心理上做好與人交流的準備。有效的小組合作交流能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不僅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問題,而且還能切實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但對于那些不屬于探索性的內容,采用合作交流就不合適;從學生個體參與探索的心理視角分析,獨立探索有利于全體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問題的思考與實踐,逐步形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使主體參與具有廣泛性。合作交流有利于思維的互補,使探究解決的問題更全面。但由于學生個體學習習慣、基礎的差異,一部分學生可能成為事實上的“旁觀者”。因此,當問題的思維力度不太大、學生“跳一跳”可摘到果子時,按先獨立后合作的流程進行;對于思維要求高的問題,可采用先合作后獨立的方式進行。
在教學中,處理好合作交流和獨立思考的關系,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利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如學習圓和圓的位置關系時充分發揮“合作交流”的作用,同桌之間利用課余時間準備好的圓的模型,固定一個圓,讓另一個圓不停地改變位置,一個學生操作,另一個學生記錄兩圓之間交點的個數,隨著位置的不斷變化,交點個數也在變化,在此過程中學生能準確地判斷交點的個數但是不能準確地說出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系,合作交流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加強了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同時也體現了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標教學理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利用合作交流。在復習課和練習課上,學生寫作業和做練習時,就要獨立思考了,由于學生的基礎參差不齊、性格各異,因而自習課上就有一部分學生隨波逐流,總是等著別人的答案,久而久之,就忘記了思考的真正內涵。因此要合理利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才能充分體現現行數學大綱要求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第二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