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香琴
目前從全球范圍來看,剖宮產率均呈現出逐年升高的趨勢。我國大部分地區剖宮產率可達60%左右[1],諸多社會因素,包括胎兒監護技術、麻醉技術的提高以及抗菌藥物應用的進步等均對剖宮產率增高產生影響。此外,近年來的統計分析顯示,瘢痕子宮二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選擇也對剖宮產率升高有一定影響[2]。本研究對瘢痕子宮剖宮產133 例的手術指征加以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康美婦產醫院從2008-2011年共收治住院分娩產婦3834 例,選擇剖宮產術者1160 例,其中有133 例為瘢痕子宮妊娠再次剖宮產者;孕婦年齡在23~41 歲,平均為(32.1±4.8)歲;孕周為36+1~42+2周;全部133 例二次剖宮產與首次剖宮產相隔1.5~13年時間。將同期146 例首次實施剖宮產手術產婦設為對照組。兩組產婦一般資料相比無明顯差異。
1.2 二次剖宮產手術指征 66 例產婦僅表現為瘢痕子宮,15 例表現為骨盆狹窄,11 例為頭盆不稱,7 例為試產失敗而致產程延長,5 例為羊水過少,4 例為臍帶繞頸,3 例為巨大兒,3 例為妊娠期高血壓,其它還包括胎盤早剝、前置胎盤以及雙胎等。
1.3 二次剖宮產手術方式 采用子宮下段剖宮產者129例,采取子宮體部剖宮產者4 例,其中包括實施雙側輸卵管結扎術者76 例。采取椎管內麻醉,采取下腹部縱切口將原手術瘢痕切除,分離粘連暴露子宮下段,采取橫切口將胎兒取出。新式剖宮產術后仍采取新式剖宮產術式,對于瘢痕組織硬度較大者將原手術瘢痕切除。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5 軟件完成數理統計,全部數據采取χ2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度剖宮產率及二次剖宮產占剖宮產比率情況 見表1。

表1 不同年度剖宮產率對比情況[n(%)]
2.2 兩次產婦剖宮產術中、術后各指標情況 首次剖宮產術中出現腹腔粘連、臟器損傷、產后出血以及手術時間等與二次剖宮產相比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次產婦剖宮產術中、術后各指標情況
近年來的剖宮產率顯著升高,同時瘢痕子宮也出現逐年增多的趨勢,但關于剖宮產術后二次妊娠應首選陰道分娩還是二次剖宮產仍無權威定論[3]。因近年來的醫患關系較為敏感,加之受臨床經驗所影響,產婦過度擔心子宮破裂、擔心疼痛以及強烈要求行剖宮產同時實施雙側輸卵管結扎術,大部分產科醫生將瘢痕子宮列為二次剖宮產手術指征,因此醫生大多建議產婦選擇剖宮產[4]。本研究結果顯示,近4年間剖宮產率與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率均出現逐年增高之勢;首次剖宮產術中出現腹腔粘連、臟器損傷、產后出血以及手術時間等與二次剖宮產相比差異顯著(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二次剖宮產中僅以瘢痕子宮與同時要求雙側輸卵管結扎術而實施手術者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倘若能夠正確地把握二次剖宮產手術指征與陰道試產適應證及禁忌證,在B超等輔助性檢查的幫助下確定子宮瘢痕的厚度,同時結合首次剖宮產手術方式、指征以及術后恢復狀況等,在得到產婦與家屬的支持與配合下采取陰道試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剖宮產率,降低二次手術對產婦的傷害[5]。綜上所述,瘢痕子宮足月妊娠產婦的剖宮產手術指征和剖宮產率增高之間具有密切的相關性,瘢痕子宮再次剖宮產率隨剖宮產率的增高而增高。
[1]劉玲,馮小風,易桂英.十年間剖宮產率及指征變化與圍產兒病死率的關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3,19(1):43.
[2]張小勤.剖宮產術后再次妊娠177 例分娩方式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57-58.
[3]李戰飛,張慧芳,劉文霞,等.瘢痕子宮剖宮產的手術技巧及術后粘連防治[J].山東醫藥,2011,18(47):113-114.
[4]王曙光,陳曉園.前置胎盤合并瘢痕子宮剖宮產術35 例臨床分析[J].中外醫療,2011,19(20):29-30.
[5]翟利平,徐公元.腰-硬聯合麻醉在瘢痕子宮剖宮產術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療前沿,2011,22(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