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園
手術治療是骨科治療的主要手段,手術是一種強烈應激源,患者容易出現焦慮、害怕甚至抑郁心理,而術前焦慮的程度又將對手術效果與預后有很大影響。筆者對 433 例骨科手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以探討其對術前焦慮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1年2月~2012年2月解放軍第 86 醫院收治的骨科擇期手術患者 865 例,將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兩組。其中護理組 433 例(男 242 例,女 191 例),年齡 17~73 歲,平均(47.8±6.9)歲;骨折類型:腰椎骨折 144 例,骨盆骨折 9 例,下肢骨折 116 例,上肢骨折 164 例。對照組 432 例(男 225 例,女 207 例),年齡 16~75 歲,平均(46.5±6.2)歲;骨折類型:腰椎骨折 132 例,骨盆骨折 12 例,下肢骨折 131 例,上肢骨折 157 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進入病房進行必要的健康宣教,對于患者提問作簡要回答,并不系統地采取針對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護理組患者則采取心理護理措施:(1)支持心理治療:護士用熱情、耐心的態度獲得患者的信任,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請已康復患者現身說法講述術后康復情況,并講述在術中如何配合手術和麻醉體位,同時向患者家屬進行講解,指導家屬對患者多關心和支持,給予患者溫暖和信心,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2)認知療法:講解患者所患疾病的相關知識及手術和麻醉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讓患者對疾病和手術均有全面的了解,并告知患者自己的情緒和對醫囑的依從性對治療的重要作用;(3)行為治療:當患者焦慮情況較為嚴重時,教會患者采取深呼吸的方式進行放松,并嘗試運用暗示療法和肌肉放松療法讓患者緊張的身體得以放松[1]。
1.3 效果判定 參考田立紅等[2]的相關判定指標,在術前 1 h和出院前對兩組患者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評價:(1)有效:術前 1 hSAS得分<45 分,術中無出現煩躁情緒與肢體顫抖,術后積極配合治療,出院前SAS得分<38 分;(2)無效:達不到上述任何標準均為無效。
護理組的術前焦慮降低有效率為 78.8%,對照組為 39.8%,護理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干預有效率對比[n(%)]
骨科手術患者的焦慮通常因為醫療環境的不熟悉和手術治療的威脅而產生,而患者對于這一切又處于一種必須服從的狀態,因此患者產生無助感[3];此外還可能由于患者在過去曾有醫源性疼痛經驗,而產生一種條件反射,對治療產生一種先入為主的焦慮感。王文蘭[4]認為,影響手術焦慮的因素有對手術的認知程度、手術的大小及麻醉的方式、患者的人格特點、性別、年齡和醫療環境。陳志[5]翻閱中醫古籍后發現,中醫認為“心主神明,心志為喜,喜則氣緩”,因此患者的焦慮情緒應該用喜來緩解。
筆者護理措施的制定均緊緊圍繞這些文獻的結論而定,讓已康復患者現身說法來使患者樹立信心,減少對疾病的畏懼感;介紹手術的詳細過程和致病的相關方式,以增加患者對手術的認知程度;教導患者一些行為主義療法增強患者的自我控制感,讓他們感覺到可以對自己的心理程度“有所作為”。
綜上所述,護理組患者在經過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后,術前焦慮程度較對照組有效地降低,心理護理對緩解骨科患者術前焦慮效果確切,值得在今后的臨床護理中推廣使用。
[1]董月吾.骨科擇期手術患者術前心理護理[J].中外醫療,2011,30(36):160-161.
[2]田立紅,劉夏田.骨科患者術前焦慮的心理護理分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8,25(6):359-360.
[3]全常群.心理護理對骨科患者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5):74-75.
[4]王文蘭,劉莉.骨科患者術前焦慮因素的影響及護理對策[J].甘肅中醫,2006,19(6):39-41.
[5]陳志.中醫情志護理在骨科患者心理護理中的運用[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08,6(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