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義
對于高血壓患者,應將其血壓控制在140/90 mmHg的范圍之內[1]。為了盡可能的達到這個標準,目前大部分醫院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盡量采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使用。然而,大量的臨床資料顯示,在兩種降壓藥物聯合應用下,僅有30%左右的高血壓患者能夠在治療后達到預期效果[2]。因此,有一部分專家學者認為,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應聯合3 種或3 種以上的降壓藥物,才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血壓水平。筆者采用氨氯地平、纈沙坦及氫氯噻嗪3 種藥物的聯合應用來觀察高血壓患者治療后的血壓控制情況,探討此方案在臨床治療中的可行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2010年大連市高新產業園區凌水地區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120 例(男78 例,女42 例),選取標準: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平均年齡(52.3±4.8)歲。患者入院后隨機分為A、B、C、D組,各30 例。其中A組采取氨氯地平、纈沙坦及氫氯噻嗪三藥聯用;B組采取氨氯地平、纈沙坦兩藥聯用;C組采用氨氯地平、氫氯噻嗪兩藥聯用;D組采用纈沙坦、氫氯噻嗪兩藥聯用。
1.2 方法 所選患者在研究前2 周開始停止使用其它其他降壓及血管藥物。患者入組后根據不同分組,給予服用不同降壓藥:A組(氨氯地平5 mg+纈沙坦80 mg+氫氯噻嗪25 mg);B組(氨氯地平5 mg+纈沙坦80 mg);C組(氨氯地平5 mg+氫氯噻嗪25 mg);D組(纈沙坦80 mg+氫氯噻嗪25 mg)。患者用藥時間均應控制在早晨6:00~8:00[3],療程為6~8 周。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 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及舒張壓水平非別為168.4/105.1、168.2/105.1、168.3/106.1、168.2/105 mmHg,各組患者治療前的血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分組治療8周后,4 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變化值分別為42/27、32/23、29/20、27/22 mmHg,B、C、D組患者收縮壓及舒張壓的變化值相比A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 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改善情況比較(mmHg)
通過本研究很清楚的發現氨氯地平、纈沙坦及氫氯噻嗪三聯用藥可以較為有效的控制高血壓患者血壓,對比其它組可以看出3 種藥物之間的三聯用比兩聯用效果更好。較為理想的控制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可大大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此次研究還發現,3 種藥物的聯用可顯著降低單種藥物使用時帶給患者的嚴重不良反應,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在高血壓的治療中具有一定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葉慧玲,李美婷,黃志剛,等.社區老年高血壓患者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及心腦血管疾病的調查[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1):1400-1401.
[2]那開憲,余平.二氫吡啶類鈣離子拮抗劑在心腦腎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9,8(1):80-83.
[3]徐永森.纈沙坦單純和聯合用藥治療高血壓左心肥厚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07,13(19):1672-1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