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芳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血壓的發病率也出現了逐年遞增的趨勢[1]。因此,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控制患者的血壓、降低患者治療的醫療費用等成為當今的一些熱點問題。本文對我社區的432 例高血壓患者進行了完善社區護理管理工作,進一步探索有效控制患者血壓與并發癥的相關策略,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6月~2012年6月廣州市海珠區龍鳳街社區的432 例高血壓患者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其中,女性患者有211 例,男性患者有221 例。患者的年齡分布區間為41~83 歲,平均年齡大約為60.21 歲;患者的體重分布區間為59~95 kg,平均體重大約為73.89 kg;患者的高血壓病程長短不一,最短的為2年,最長的高達17年;經檢測其體質指數,即BMI的分布范圍為17.9~35.2,平均體質指數大約為28.71,其中,體質指數小于25 的患者有72 例,體質指數在25~28 之間的患者,即超重的患者有179 例,體質指數>28 的患者,即肥胖者有181 例。
1.2 干預的具體方法 在該社區開展一些形式新穎的關于健康教育的活動,例如借助社區的宣傳欄、廣播或傳單等形式向社區內的高血壓患者普及一些與高血壓病有關的知識,使社區內的患者可以進一步了解高血壓誘發因素、防治誤區與保健知識等[2]。促使高血壓患者在社區護士的相關指導之下堅持進行比較科學與合理的藥物治療,同時改善高血壓患者的一些不良生活方式[3]。進而使患者意識到酗酒、吸煙、體重超標和高鹽膳食等的危害,指導并幫助患者建立起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社區的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尤其對那些長期處于焦慮、緊張與煩躁狀態下的患者要給予及時的心理疏導,進而減輕或是消除患者因自身不良情緒誘發血壓升高的概率。并對高血壓患者強調終身服藥的重要性,并耐心解釋一般患者在用藥期間可能會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以及服藥期間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告知患者如果隨意增減自己服藥的劑量有可能會導致其血壓的波動,誘發一些不良后果。
社區護士要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做好指導,主要體現在飲食與運動方面。建議高血壓患者飲食要清淡,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而且要盡可能地保持低鹽、低脂與低膽固醇飲食。此外,還要多攝入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與豆制品等,以確保高血壓患者可以攝入比較充足的鈣與鉀[4]。同時針對體質指數超標的患者要建議其多加鍛煉。
為該社區建立一個健康活動中心,特別針對高血壓患者開設一些鍛煉指導科目,同時為高血壓患者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和一個鍛煉、運動的訓練場所,同時在其鍛煉的過程中不斷為其增強信心,鼓勵患者熱愛生活,對自我重新定位[5]。
開展社區的網絡監測。該檢測活動主要由社區的醫護人員進行指導,使患者家屬與患者共同參與。社區醫護人員通過電話隨訪等有效形式來督促一些院外的患者按照醫院醫師的囑咐進行康復訓練。同時,指導患者的家屬來開展一些居家護理,使其學會一些高血壓的基本監測方式,例如學會如何測量血壓,并做好與之相關的記錄[6]。時刻叮囑患者進行自我觀察,一旦出現不適癥狀或是血壓異常等情況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1.3 統計學方法 該研究所有的數據都采用SPSS 13.0 統計學軟件做相關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該社區在完善社區護理管理半年后,有2 例高血壓患者發生急性腦梗死,有1 例患者發生心肌梗死,有3 例患者出現心力衰竭,其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為1.57%。大部分患者的舒張壓與收縮壓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上的下降,和干預之前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完善社區管理后各種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情況
高血壓屬于終身性疾病,同時也是冠心病與腦卒中等心血管類事件的危險性因素[7]。目前,有效控制高血壓已經成為社區衛生部門的一項重要保健工作內容。
現代社區護理具有患者和醫護人員相對固定與容易形成互動的氛圍等相關特點,這就為社區醫生了解高血壓患者的病情變化,并及時根據患者的病情來調整患者服用藥物的品種與劑量,以及實施非藥物治療措施提供了許多便利。而且,社區所開展的健康教育使高血壓患者對于高血壓可能誘發的一些嚴重后果形成了一個更加清楚與全面的認識。通過本文的研究表明,完善社區的護理管理對于社區內高血壓患者的病情控制與轉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值得做進一步的推廣與應用。筆者就此提出幾點應對策略,具體如下。
3.1 把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護理管理納入到規范化的管理范疇當中 在對社區高血壓患者的護理管理過程當中要采取規范化的管理措施,這樣才能提高社區的護理效果。所以,社區的衛生服務機構需要把自己社區當中的全部高血壓患者都納入到一個比較規范的管理體系當中。例如,可以根據高血壓患者不同程度的病情來采取與之相適應的藥物治療;通過一些危險要素的評估來對該社區內的高血壓患者進行危險程度的劃分,具體可以劃分為三個不同等級,即一、二、三級,這樣有利于分類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實現有針對性的教育宣傳效果。
3.2 提高高血壓患者對自身病情的關注,使其積極配合社區護理工作 要不斷提高高血壓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關注,使其積極配合社區護理的相關工作。因為隨著高血壓患者血壓級別的不斷升高,其血壓的控制工作越難。而患病程度較低的患者如果按照醫師的相關要求積極配合治療則很容易控制住自身的病情,甚至不出現任何復發情況。但是,如果病情較輕的患者不能盡早地做好疾病防控工作的話,則很可能逐漸演變成病情級別比較高的患者類型,這樣的話會對高血壓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更大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會嚴重地影響患者及其家屬的生活質量。所以,今后在社區高血壓防治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社區的衛生服務機構除要繼續做好對于社區內高血壓病情級別比較高的患者的防控工作之外,還要對那些病情程度比較低的高血壓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工作,使其盡早重視高血壓疾病的防治工作,避免向更嚴重的情況發展。
3.3 控制高血壓患者各類并發癥與合并癥的發生 社區的衛生服務機構對社區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的時候,除了要做好對高血壓相關指標的定期檢測之外,還要對一些和高血壓比較密切的疾病指標做相關的檢測,及時發現社區高血壓患者有可能合并或是并發的其他疾病,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提高高血壓的防治效果。
綜上所述,完善社區護理管理對于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有很大的影響。今后在該項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要積極吸取現有經驗與教訓,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以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1]吳小娟,盧建英,王怡敏.健康教育對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及其療效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09,30(21):2709-2710.
[2]王英,張欣.靜安區高血壓分組管理人群知、信、行情況與管理效果分析[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10,5(4):282-283.
[3]梁衛萍,余淑明.社區管理中高血壓病患者護理干預應用研究[J].當代醫學,2012,18(15):131-132.
[4]陳霞,宗紀勇,唐根富,等.安慶市農村地區高血壓患者KAP及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9(12):845-847.
[5]王曉燕.社區行為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貴州醫藥, 2012,36(1):23-24.
[6]盧立新,王培玉,張東.北京市德勝社區高血壓高危人群綜合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自然醫學雜志,2010,12(2):90-92.
[7]尤川梅,熊先軍,吳月華,等.社區高血壓控制效果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0(8):5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