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
由于種種歷史的、國際的和國內的原因,不少人都誤以為馬克思主義是不包含民主理論的。但事實上,馬克思曾對巴黎公社以普選選舉制為代表的民主制度做出過高度評價,并將其推崇為社會主義政體的典范。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和其他有關巴黎公社的寫作中對巴黎公社民主制度的分析,是其整體思想理論體系中非常關鍵的部分。雖然馬克思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設計缺乏經驗支持,但巴黎公社卻為馬克思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設想提供了經驗基礎。
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對巴黎公社的民主本質的強調在蘇聯逐漸被遮蔽,就這一歷史,蒙蒂·約翰斯頓(Monty Johnstone)有過專門評述。1918年,蘇聯關閉了制憲會議,以羅莎·盧森堡為代表的歐洲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對此做出嚴肅批判。到1921年,蘇維埃最初所容納的所有其他政黨已悉數被取締。而在蘇共黨內,1921年后《真理報》也不再是黨內不同意見的討論平臺。蒙蒂·約翰斯頓在《社會主義、民主和一黨體系》中,彼特·賓斯(Peter Binns)等作者在《從工人的國家到國家資本主義》中,都描述了蘇聯所經歷的復雜轉變。
一般而言,絕對權力的統治與民主相背離。而一旦背離了民主,社會主義也將不可能存續。當今世界在民主政治制度下早已發展出的福利資本主義,也遠遠優越于社會主義消解后在絕對權力下涌現的原始叢林資本主義。對馬克思主義抱有深刻同情的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中,深入闡釋了沒有民主支撐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將無法維系。
馬克思晚年時目睹了英國等國家的民主制度發展,提出在英國和荷蘭這樣的國家,工人是可以通過和平方式實現自己的目標的。現實中,二戰后以民主制度為依托,英法德等西歐國家普遍推行了福利資本主義制度,在不干預生產或有限干預生產的同時,從分配環節以稅收進行財富調節,建立了對住房、失業、醫療和教育等領域的全面保障。社會民主黨長期執政的北歐國家,在福利保障制度之外,通過深度的財富再分配,還將財富和收入差距降到了非常低的程度,是當今政治權利和經濟權利最平等、與“自由人的聯合體”的設想距離最近的社會。
在中國,仍然是執政黨思想源泉的馬克思主義,對現今改革的重大價值,就在于曾經被遮蔽的馬克思主義的民主觀。正如尼科斯·普蘭查斯(Nicos Poulantzas)在《國家、權力和社會主義》中所表達的,民主的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的唯一可能形式。社會主義要么將是民主的,要么就不是社會主義。同樣的,沒有民主,資本主義也會退回到原始叢林資本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