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7月4日
2006年,為了評估地下水污染程度,中國國土資源部針對最依賴地下水的華北平原地區展開為期6年的調查工作。如今,大規模的政府調查已證明該地區水污染存在的范圍,也制定了有效的污水防治計劃。
雖然中國地質調查局拒絕進一步提供細節,但2012年國土局一份報告顯示,在全國198個地級行政區內4929個地下水監測站中,41%的監測點水質較差。近17%的監測點水質極差,其中鐵、錳、氟化物、亞硝酸鹽、硝酸鹽、銨和重金屬含量超標。調查項目負責人張兆吉指出,華北平原有35%的淺層地下水水源已被污染。專家指出,隨著中國的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這個數字并不驚人,但這將成為公眾的健康隱患。2004年一份政府報告顯示,全國由于氟曝光而引起的牙釉質損傷有3880萬例,骨科疾病284萬例,砷中毒9686例,這些疾病被認為與環境和地質因素密切相關,特別是地下水污染。
污水防治計劃中,政府將投資近5億人民幣用于2013年至2020年的一系列相關的研究治理工作,研究人員也將探索頁巖氣開發對地下水的影響。必須強調的,是政府審批工業項目須優先考慮環境的必要性。再之,須教導農民正確使用化肥。當然,公開是獲得公眾信任關鍵的一步—比如北京大學水資源研究中心的鄭春苗教授就主張實現數據共享,增加透明度。
《時代》7月8日
斯諾登逃離本土、尋求庇蔭的泄密方式可能不像甘地和尼赫魯一樣充滿本土英雄的浪漫主義色彩,但他把世人的眼光吸引到一個令人震驚的大數據真相—美政府正在大量地收集人們生活中的每一個數字簽名,監測我們的一舉一動。“棱鏡計劃”就是通過建立數據海洋,從中識別出可疑模式,讓政府有效預防恐怖襲擊。據稱通過生理模式分析,識別準確率高達70%。該計劃不觸犯任何法律,并遵循既定程序通過了國會的批準,但全程秘密進行,即便立法也不公開。真正的監督在哪呢?更大的問題是,如果精確的數據分析給出了“準犯罪分子”,政府是否就有權對其進行隔離、逮捕?這種像恐怖科幻片的場景還能與自由社會兼容嗎?
《經濟學人》7月6日
在街頭游行和軍隊的雙重壓力下,埃及總統穆罕默德·穆爾西最終遭到罷黜,對于他的下臺,人民應當痛定思痛,而不是歡欣足舞。穆爾西顯然不稱職,首先,他無力挽救國內瀕臨崩潰的經濟,導致埃及鎊貶值、通脹嚴重、失業率高漲。再之,他與民主政治背道而馳,在憲法上耍弄手段,重用穆斯林兄弟會成員,對國內宗教少數群體、民主利益團體及外國工作者受到穆斯林教徒殘酷迫害的現實聽之任之。或許穆爾西的罷黜給其他動蕩民主國家開了個糟糕的先例,刺激阿拉伯世界反動派趁機作亂,使得地區的和平和繁榮實現愈加艱難。不過,形勢的發展具有兩面性,關鍵還是看埃及軍隊發揮的作用。
《東洋經濟周刊》7月13日
安倍晉三首相在參院選舉的各場演講中,肯定會說一句話:“解決扭曲國會問題,讓日本找回信心。”當2007年第一屆組成安倍內閣時,在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只獲得121個改選議席中的37個席位。由于在參院的席位不到半數,當眾議院通過的各種法案拿到參議院后,一旦在野黨不合作,法案就不能順利通過。“扭曲國會”問題從此產生。很快安倍身體欠佳,最后辭去了首相職務。而此次參議院選舉,安倍已經恢復了元氣,將重新拿到半數以上的席位,這一點已經確定無疑。之所以能夠做到這點,是因為日本已經連續兩個季度實現了經濟增長,自民黨反復說,這是安倍經濟學取得的成果。
《天下》7月10日
大陸爆發資金緊縮危機,卻成為臺灣金融業意外的利基。一方面,鬧錢荒的大陸金融機構對臺灣金融業祭出高利,讓今年2月開辦人民幣業務、存款快速超過700億元的臺灣本土銀行資金有了較好的去處。另一方面,在銀根緊縮下,貸不到款的臺商,紛紛轉向臺灣本土銀行的海外分行業務求助。據臺灣央行統計,截至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已擠下美國、香港,成為臺灣本土銀行放款第二多的地區,總放款金額超過700億美元。臺灣金管會指出,兩岸貿易往來增加,如今大陸已是臺灣金融業最大的往來地區。若大陸爆發金融危機,對臺灣沖擊,會遠超過歐債危機。目前臺灣銀行局已針對大陸錢荒的后續發展,進行觀察評估。大陸錢荒短期內應不至于擴大為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