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南京兩名幼童被發現餓死于家中。她們的父親曾是農民,拆遷后分到的兩套房子被賣掉一套,房款全用來吸毒。《現代快報》稱,南京城郊接合部的許多農民都“因拆致富”,有些人開始不愿上班,甚至賭博、吸毒、變賣房產。
去年,浙江杭州城郊被征地農民的“暴富返貧”問題便曾引發討論。如何處理拆遷款?交給村委會代管,恐怕無法令人放心;進行理財投資,似乎也不是一門易學的學問。更何況,靠房租就能生活無憂的農民們,還愿意工作嗎?不再務農,他們還能承擔哪些工作?“難道開著好車掃大街去?丟不起這人!”有農民這樣說。但若不工作,他們又是否能夠真正融入市民社會,參加文娛活動,享受閑暇生活?從現實來看,恐怕承擔這些功能的主要是打麻將。再者,若因毒品、賭博、揮霍而返貧,無法回到過去的農民們又將如何生活?
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又缺乏理財的知識和傍身的技藝,更重要的是,一部分被征地農民失去了奮斗的動力和努力的方向。同時,他們還面臨著金錢帶來的各種誘惑。一筆賠償款和幾套冷冰冰的房子,是這個時代最普遍、最理所當然又最為簡單粗暴的交換。“拆遷前只知道要他們配合,催他們拆遷;拆遷后村變成社區了,忙著通大路、造高樓,村民們的素質教育無人過問,社區的文化活動也乏人張羅。”政府的角色被看得見的外在建設填滿,卻忽略了內在的空虛與危機。
而這種危機,正在向下一代蔓延。“不少農村家庭搖身一變成了百萬戶,一些農村年輕人不是富而思進,而是滿足于現有的富裕生活,‘讀書無用論的風氣慢慢抬頭,全鎮每年也難考出幾個大學生。”有校長這樣表示。
被拆遷、被城市化、“被暴富”的農民們,誰為他們的困境和未來考慮? (戴玉)
中國人可以跌倒后爬起來,但沒必要爬起來以后還非要立在原地,自證頑強。投資近億的“5·12”地震遺址連年被水淹,7月9日再度迎來近50年最強的洪水,被淹最深處超過7米。珍惜民財,順應自然,就是對過去最好的反思與祭奠。
某歌唱家的兒子李某某涉嫌輪奸案的新任律師近日與受害者律師田參軍進行了公開的唇槍舌戰。李某某辯護律師稱,案件是未成年人深夜在酒吧內,經多名成年男女酒吧人員陪酒勸酒大量飲酒后,到某賓館開房發生的。田參軍在聲明中反駁:“難道酒后強奸就不是強奸嗎?”
指滿足“屌絲”各種需求的經濟活動:低收入人群的購買力低且沒有時間逛街,網購盛行;社交需求強烈,社交圈子小,社交網站及免費交友工具盛行;娛樂方式少,免費的網絡小說、電影和對戰類網游盛行。由于“屌絲”在現實中的社交受限,他們便將交際重點放在虛擬世界,借以滿足交際需求。
首部青年藍皮書近日提出,當代中國正經歷三大拐點,青年成為“拐點一代”:勞動力無限供給特征開始消失的劉易斯拐點,社會化由生產型向教育型轉變;以人口撫養比的止降反升為標志的老齡化拐點;以城鎮化率突破50%為標志的城鎮化拐點,由固態中國向流動中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