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航運不景氣,以及前幾年航運高峰期運力盲目擴張的影響,航運業運力過剩,造船企業也遇到了無工可開的問題。鑒于此種情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和工信部等相關部委研究出臺了“振興船舶工業未來3年行動計劃”,該計劃將對重點船舶企業給予財政支持,其中一項內容是將15年以上船齡的船舶提前報廢,國家財政將給予20%的補貼,鼓勵中國船東在國內建造新船,以拆舊造新推動造船業發展。
但這一政策在業內受到質疑,有些船東并不愿意拆舊造新。國際航運界和世界海事機構公認,達到20年以上船齡的船舶才被列為老齡船,現在20年以上老齡船約占世界船隊總量的25%。按照三部委推出的拆舊造新計劃,僅僅達到15年的船就要拆除,雖然有國家補貼,但是船東還是要支付大筆資金,成本高于舊船。有航運公司表示,舊船的折舊已經折完了,除了支付的燃油、人員工資及維護,舊船已經沒有其他成本了,公司傾向于保留舊船。
點評:
用公共財政補貼,把還可正常用的船拆掉,不但構成浪費,而且以這種方法應對產能過剩,回避市場調節,對船舶行業的健康發展并沒有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