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襦心


2013年的北京樓市,仿佛是被2012年最后一場土地拍賣給催火的。
在那場“末日瘋狂”中,備受矚目的通州梨園地塊,經過網上12輪報價和現場203輪激烈競價,從1.7億元一直拍到10.05億元。到達10億關口時,連主持人都不得不停下來,提醒現場開發商,2013年還將有更多更好的土地供應。最終該地塊被華遠旗下子公司華和地產爭奪到手,溢價率達到491%,創下2010年以來北京土地市場溢價率新高。
華遠董事長任志強隨后在微博上大吐苦水,更是火上澆油:“扣除保障房地價16000元/平方米,被政府逼得無路可走的結果。我自己知道高價地要承擔的風險。也只有自己知道高價拿地的滋味。這不是企業的幸福,也不是社會的幸福。但要活下去就不得不在土地壟斷與短缺中拼命。”
梨園這塊地在東五環外、靠近東六環。從一號線最末站“四慧東”轉八通線到“梨園站”,需要半小時左右。下車再倒公交,方才抵達梨園鎮。地塊周圍配套并不好,更鬧心的是,整個梨園地區“頭頂航線,旁靠化工廠”,噪音和污染是居民常年投訴的老大難。
但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竟然以“面粉貴于面包”的天價中標。梨園區域的新盤價位約為18000元/平方米,二手房價位16000元/平方米。
標志性人物+標志性事件,這新聞的信號意義太強!一時間北京樓市猶如打了一針雞血,業界瘋狂轉發,人們紛紛哀嘆:“政府高喊控制房價,又高價賣地,多少國人祈盼的房價下降、不漲哪怕少漲,又怎能實現?”“通州梨園的地樓面價16000元/平方米,這叫2013年的北京房價如何淡定? ”
按照業內人士的算法,梨園這地塊的商品房建成后售價至少都是2.5萬元/平方米起,3萬元是正常的。而在通州樓市最瘋狂的年代,作為標桿的“京貿國際城”報價正是26000元/平方米;通州樓市的大泡泡,又是當年領漲整個北京樓市的風向標。難道這一幕又要卷土重來?
且慢!
華和競拍的這塊地,名為“通州區梨園鎮0802-168地塊”。在“北京市土地整理儲備中心”的網站上,記者發現,2012年12月31日,曾發布過這樣一篇新聞稿《我市今日集中成交4宗土地,共配建保障性住房9.5萬平方米》,其中有這樣的表述:“通州區梨園鎮0802-168地塊F1住宅混合公建用地由北京華和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競得,該宗地總建筑規模約12.3萬平方米,其中居住部分為6.5萬平方米,將全部用于建設保障房(經適房約4.2萬平方米,銷售限價5800元/平方米;限價房約2.3萬平方米,銷售限價7500元/平方米)。”
換而言之,這塊地的住宅部分,作為保障性住房,售價已經被限定為“5800元-7500元/平方米”,這比周圍房價至少每平方米要低1萬元左右,與“樓面價16000元/平方米”沒有任何關聯。除此以外,其余5.8萬平方米全部為“公建用地”。公建用地是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的、為居民服務和使用的各類設施的用地。除非華和違規改變土地用途,否則難以實現房價瘋狂時由“高地價”向“高樓價”的傳導。
翹尾行情,真實,還是謊言?
將“任大炮高價拿地”當作通州樓市利好,有點像建“空中樓閣”,基礎并不穩固。以此鼓噪氣氛,或者真不懂,或者就有誤導之嫌。但是否就可以據此斷言,北京房價上漲,抑或2012年年底房價出現的翹尾行情,只是一個刻意制造的恐慌性消息,目的是“趕羊入圈”?且看記者調查。
“最近路過中介,掃一眼價格就頭疼。我家在朝陽公園附近,東三環到四環之間,旁邊的居民樓棗營北里,都是10多年到20年的老樓了,外墻還是紅色的,2012年初每平方米2.4萬元左右,150萬能買到60平方米的二手房,今年看每平方米已經3.4萬元多了,60平方米的要200多萬,漲了30%。兩年內又要修一條地鐵,很可能大家在賭這個政策。”一位熟人告訴記者。從房價走勢來看,該小區二手房均價2012年1-4月都在2.5萬到2.6萬之間,從5月開始進入上升通道,8月突破3萬大關后進入平臺盤整,從11月開始,再次上漲至今。
在 IBM公司發布的2011年“全球交通痛苦指數”排名中,北京位列“ 世界堵城”第三。為了上班方便,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跟著地鐵買房”。剛剛去拿鑰匙的村姑(化名)也是其中之一。
“自從大興線去年開通后,沿線的房價就漲得特別快。大興線與4號線貫通,可以從南六環外,一直往北扎到頤和園,南站、西單、西直門、中關村都過,我知道動物園批發市場好多賣貨的都在這邊買房。對我們這些在中關村工作的太方便了,也不太擠。”
村姑買房是為了接外地的父母一起過來住。
“我算是剛需,和老公戶口都不在北京,為了父母在南六環、靠近大興線的位置買了套房子,商業立項,不限制購買資格。這套房子去年年底草簽的,到幾天前一平方米就漲了2000元。現在不買,可能過些日子就漲得沒模樣了。”
村姑判斷房價要漲的信號,還在于發現身邊忽然有好多人開始陸續買房,大家都挺著急。
“老百姓看到周邊買房的人多了,就會認為房價肯定是要漲了,再不買就遲了,都是這種心理。我家在南五環,也靠近大興線。去年9月末,我幫同事在附近找二手房,緊挨著地鐵,70到80平方米,已經賣到每平方米1.7萬,真的挺貴。我問中介是現在看房,還是周末看房,中介說等到周末就沒房了。陪同事去簽約的時候,看到買房的人特多。當然我們是確實有需要,才會在這種情況下出手。如果是可買可不買,估計還會有部分人再等等看。”
2009年7月底,記者有朋友在北五環外的天通苑(經濟適用房社區),買了一套170平方米的四居室,每平方米8500元。2009年底,這套房子曾經猛漲到了每平方米1.4萬,到2011年11月房價漲到21000元/平方米之后,開始進入下降趨勢,到2012年6月之前,保持在1.4萬左右,從7月開始突破1.5萬,如今已經漲到1.7萬。從6月至今,半年出頭的時間內,房價上漲了20%。
通州曾是上一輪北京樓市暴漲、暴跌的領頭羊,以投機為主、供應量大。記者重點考察了通州新城核心區百萬平方米的大盤“京貿國際城”的價格走勢。
這個大盤,北京市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2009年1號樓開盤價為13800元/平方米,2010年4月,3號樓售價達到了26800元/平方米的巔峰價格。在創下7個月內銷售鴨蛋的紀錄后,終于在2010年11月18日宣布下調至19800元/平方米。一年后又以13400元/平方米起價,擊穿了2009年年底以來的價格底線,被稱為“通州第一降”,與最高點相比下跌了50%。據業內人士透露,雖然降價堪稱最狠,但在當時依然賣不動。
房價的回暖,是從 2011年12月中旬開始,原本13400元起價的5號樓,僅用了15天時間,每平方米上漲了1200元,從此打開了上升通道。2012年6月漲到16600元/平方米,2012年11月底,房價已經上漲至18000元/平方米。2012年12月22日開盤的7號樓,均價在2.1萬/平方米,與最低點相比,上漲了56.7%,位列通州房價漲幅第一名。
抄底最佳時機已過
與此前1-6期均為毛坯房相比,7號樓為精裝修。著名房地產評論人士楊少鋒告訴記者,“精裝修”正是房產商提價常用的借口。“整個通州房價,在2009年、10年出現過暴漲,當時有若干個樓盤在聯手炒作‘通州新城的概念。但是從一開始,我們就不認為通州市場具備這個潛力,整體存在比較大的泡沫。所以在2011年3月份,通州房地產市場在低迷的時候,出現了價格大幅下跌,有些項目一度腰斬。但是每平方米均價跌到1萬多,本身也是不正常的,這是因為惡性競爭、開發商資金鏈斷裂,導致的價格波動。所以從最低點開始逐漸慢慢復蘇。到2012年第二季度,通州房地產市場出現回暖,三季度才開始比較明顯的反彈。
如今通州房價是一個普漲的概念,最近三個月,平均價格上漲了15%,目前大體在1.8萬/平方米左右,好的超過1.8萬,一般的在1.5萬-1.6萬,我覺得是比較正常和趨于理性的。”
2012年7月6日,他曾發微博稱:“剛需最后購房機會即將錯過。之前我說過,2012年上半年是剛需入市最后一次機會,眼下,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以打到7折,普遍在8.5折,趁著開發商資金鏈依然緊張,庫存壓力較大的時候,趕緊入市吧,否則錯過今年,或將再無機會。建議關注那些庫存量大的區域如通州、房山。”不幸言中。
“其實去年我就發過一個微博,預計2012年3月份將會是房價最低點,開發商最缺錢的時候,一定是讓利最多的時候,這是抄底的最佳時機。2012年7月發微博的時候,雖然房價已經反彈了,但是整體的幅度還不大,我判斷7月份之后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漲幅。”
在北京,“限購令”政策并未取消,購房者依然以剛需為主。是什么,讓已經觀望了一年多的人們改變了預期?
楊少鋒認為關鍵有4點:“首先,連續幾年沒有放地,樓盤供應量越來越少。第二,該出臺的調控政策已經都出光了,可謂‘利空出盡。第三,雖然很多人在觀望,但剛性需求不可能無限制等下去。第四,銀根一開始放松,大家對未來市場的預期開始好轉。現有的調控政策并未觸及房地產的核心矛盾,所以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依然是政策市。只要央行開閘釋放流動性,市場回暖就不遠了。”
至于2013年的房價走勢,他認為從一季度開始,整個房價會有一個明顯的回暖,但是市場比較膠著。一線城市主要以大型房企為主,整個資金狀況一旦好轉,就不會繼續在價格上有太大的犧牲。房價會出現普漲,漲幅不會太低,但也不會出現上一輪那樣的暴漲。二線城市,大房企與當地房企各占半邊江山,因而呈現冰火兩重天局面,有些城市房價上漲,有些城市維持,有些城市房價繼續下跌。三四線城市以中小房企為主,資金鏈依然緊張,普遍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