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平

辭舊迎新之際,北京泰康空間有一個攝影展吸引了觀眾的關注:《十里店:傳統華北鄉村的生活與秩序》。標題清晰地提示我們重返歷史現場,審視攝影師鏡頭中的華北農村,但須強調的是,拍攝這些珍貴照片的主要是一位老外——英國共產黨人、人類學家大衛·柯魯克先生。
大衛·柯魯克與他的妻子伊麗莎白都是革命者。1935年大衛加入英國共產黨,在就讀哥倫比亞大學時曾領導煤礦工人罷工,還參加過西班牙內戰,輾轉來到中國后,在上海圣約翰大學和重慶西南聯大教書,二戰最慘烈時參加了皇家空軍,并在緬甸和昂山將軍一起組織讀書俱樂部。伊麗莎白生于中國成都,父親是加拿大傳教士,獲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專業碩士學位。1940年大衛和伊麗莎白在成都相識相戀,之后兩人在倫敦結婚,伊麗莎白受大衛影響加入英國共產黨。
二次大戰勝利后的1947年底,柯魯克夫婦經由香港、天津,來到晉冀魯豫解放區的十里店村,再次回到中國——命運將他們推到中國向何處去的動蕩年代,推到戰火紛飛的前線。他們以社會人類學的方式在這個村莊進行了約8個月的田野考察,并寫作了兩本重要的社會人類學著作:《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革命》與《十里店——中國一個村莊的群眾運動》。這兩冊本無意遵循學術體例的著作,卻成了西方了解、研究中國革命的重要文本,被英國許多社會學教師指定為學生必讀書。
柯魯克圍繞這個村莊所拍攝的約700張圖片在過去的一年多里被精心整理和選擇。這些圖像不但記錄了作為歷史事件的土改和整黨,而且通過訓練有素的人類學觀察,完整地再現了村莊的日常生活,節慶、祭祖、婚禮、葬禮等儀式性活動,及其背后的傳統華北鄉村的經濟結構與文化系統。當然更引起觀眾興趣的是生活場景,比如擠在樹杈上的孩子、正在犁地的農民、紡紗的婦女,或者村長母親的葬禮。在這些純樸善良的中國人的臉上,有被苦難雕刻的深深紋路,也有面對莊稼豐收時的燦爛笑容,更有對未來生活的簡單設想與渴望,它們是中國歷史與社會的集體臉譜,更是人類學意義的珍貴檔案。從攝影藝術史的角度觀照,這些照片也有著豐富的影調、獨特的視角和西方人對攝影藝術的超越地域與民族的理解,那種深埋在人物身影及山溝溝背后的艱難與歡樂,都被照相機挖掘出來了。
新中國建立后,柯魯克夫婦留在北京,并參加籌建北京外國語學院的工作,他們成為北外最早的外籍教師。
時隔66年,在中國生活了一輩子的柯魯克當年拍攝的黑白照片得以重新洗印展出,在展覽現場,我們看到了那時八路軍使用過的紡車、馬槽、照相機以及華北地區的泥土標本等,靜靜地排列在新世紀的紅色首都,催人思考時空之外的文化與政治等諸多命題。
在中國生活了60多年的伊麗莎白·柯魯克已經98歲了,她仍神采飛揚地與來自十里店村的十多位村民在展覽現場合影留念。
必須強調的是,在整理圖片的過程中,伊麗莎白面對鏡頭完成了49次充滿感情但努力保持客觀的口述,64年前后對這個變遷中的村莊的初次記憶與再次考察,都使這份文獻有了不同尋常的價值,也蘊含著對于中國問題的熱忱與思索。
為增加歷史感,泰康空間策展人還找來當年同樣拍攝過土地改革的中國藝術家吳群、高糧的作品,另外組成攝影展《土地改革:歷史敘事與革命表達》,與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土地改革作為對比區分,使歷史上的那個時代更加全面而生動起來。
信息
琉璃藝術博物館首辦《三城Galaxy微動漫邀請展》
《動·畫·動起來!八爪魚與廢械狗的聯歡——三城Galaxy微動漫邀請展》上周在泰康路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開幕,為期3個月。此展匯集了張毅和楊惠姍的上海a-hha數碼動畫、巴黎戈布蘭動畫學院(Gobelins)、臺灣臺南藝術大學動畫藝術與影像美學研究所創作的共59部動畫作品——第一個月將免費對公眾開放?,F場還展示由廢棄材料與琉璃相結合的“琉璃狗”,表現出動漫影像與實物相呼應的展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