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澍敏
在近日召開的“兩岸首次證券期貨監管合作會議”上,證監會發布了一系列連通臺灣和內地資本市場的政策,包括研究RQFII試點范圍拓展至臺灣,單獨增加千億元人民幣額度;證監會將研究允許符合條件的臺灣居民在RQFII項下投資大陸資本市場;此外,大陸正積極考慮允許在大陸工作和生活的臺灣、香港和澳門居民,使用人民幣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股市自然反應強烈,不但大盤拒絕調整繼續上攻,被視為RQFII資金首選標的的金融股更是放量拉出長陽,龍頭股民生銀行氣勢如虹,短短兩個月股價就接近翻番,200多億的大盤股像小盤股一樣被大資金玩弄于股掌之間。此輪大反彈已經脫離了其基本面,成為危險的資金游戲。想繼續玩,可以,但遲到者通常也是買單者。
霧霾天氣誰之過
厚德載霧,自強不吸;霾頭苦干,再創灰黃。有專家指出,霧霾天氣的直接責任者之一就是壟斷央企“兩桶油”,因為據統計汽車尾氣對PM2.5的貢獻值高達22%—25%,油品質量太差,自然是尾氣排放不達標的最主要原因。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1月31日在京表示,煉油企業是霧霾天氣直接責任者之一。但他又說這并非因為油企質量不達標,而是我國標準太低的緣故,標準不提高,設備改造就上不去。問題是,車用汽油國家標準修訂過程中,主要起草單位恰恰是中石化旗下的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而技術歸口單位則為全國石油產品和潤滑劑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該委員會參與本次修訂的37名委員中,來自石油石化系統的委員占了26名。自己定標、自己執行、自己監督,效果可想而知。長期以來,“兩桶油”們按底線(150ppm的歐Ⅲ)制訂質量標準,卻按最高的油品標準(北海布倫特和西得克薩斯)向國民收費,不厚道啊!
一瓶茅臺引發的血案
股市自去年12月初開始的大反彈,至今已累計上漲20%,然而曾經的香餑餑——白酒板塊則逆大勢而動,紛紛破位下跌,其中的領軍者貴州茅臺從最高點的266元下跌至2月1日收盤的178元,累計下跌33%,市值損失已高達900億元,曾經的兩市第一高價股風光不再。最近力挺茅臺的深圳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和唱空茅臺的深圳光孚投資公司投資總監黃生在互聯網上展開隔空論戰,一個堅持價值投資“繼續加倉茅臺”,另一個力主“三公消費”縮水將給茅臺這類高端白酒股帶來滅頂之災,堅決看空。依我看,白酒股的股價下跌畢竟是個事實,鑒于茅臺等白酒股歷來匯集了一群以社保、基金為主的長線投資者,當它們開始離場,往往意味著一種趨勢,而趨勢一旦形成就應該不會在短期內逆轉。